投连险的投资账户有四到五个:
最保守是货币型账户,投向银行大额存单,它收益低,但资本市场不好时可以保本;
第二是稳健型账户,投资类似于国债、企业债等,大多数情况下收益会高于银行存款,但也有形势不好的情况,比如持续加息时就可能亏损;
第三个是混合型账户,既有基金、股票等高收益工具,也有存单和债券等稳健型工具;第四是进取型账户,主要投资股票型基金;第五是指数账户,主要投资指数型基金。
大多数客户会选择一个或几个类型的账户分配资金,然后坐等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这就要取决于各家保险公司投资渠道和管理能力的不同。而聪明的投资者只是借助这样一个平台,不断地做账户转换,以达到过滤风险和节省交易手续费的目的,当然在国外最主要的目的是节税。所以投连账户可以比作一把宝剑,武功高强的基础是深入了解和巧妙运用。
从这个角度而言,很多客户的投连账户亏损了,就去抱怨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也只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其实以今天大多数投资者的操盘能力,至少有一半的人并不适合买投连险。 在万能和投连里挂高保额的客户并不多,而能把它们作为投资工具来善加利用的客户也不多,于是市场不好的时候被动地等待亏损就成为必然。碰巧在这样尴尬的时候,保监会出台了《关于加快业务结构调整进一步发挥保险保障功能的指导意见》,开始引导行业大力发展风险保障型、长期储蓄型业务,同时大幅压缩保险公司的短期投资型业务,并推出新会计准则。
“新贵”当防也失宠
明白了投资型保险为何落马,再来看分红型保险会不会失宠。
首先要搞明白分红是不是投资回报,答案是否定的。分红的的来源是“三差”:利差、死差、费差,这三差是保险公司精算费率时故意留出来的,故意背后隐藏的指导思想是“保守”。明明可以拿到2.5%的利息,保险公司偏偏要用1.5%的年利率来精算费率,目的是害怕万一降息会产生利差损,于是先多收客户一点钱,没有降息再还给客户。 这一借一还的过程被冠以诱人的名字——“分红”。
不可否认,保险公司会拿这些多收的钱去做一些投资,但是在“保守”的指导思想下,投资的回报是否值得期待,其实可想而知。从《公司法》就可以知道,保险公司正常的保费收入用来投资所产生的投资收益是不会回馈给客户的,它要回报给股东。客户拿到的所谓“分红”,只是自己多交的保费,以及多交的钱被用来“保守”投资之后,所产生的微薄收益。
由于过去一段时间万能险和投连险对保费的贡献,让保险公司意识到市场份额保卫战的重要性。于是,新会计准则实行后,寿险公司主动将产品结构向分红险迁徙,为提高分红险保单吸引力,多数提高了分红率。有个别公司为了提高分红率,不惜拿出往年的存粮(分红特别储备)来贴补。随着万能险结算利率连续下滑和分红险分红率的上升,导致分红险负债成本高出万能险,对客户无非是寅吃卯粮,并无实际意义。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