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工发生意外后,医疗费用往往很难落实。深圳保险公司加大了对相关险种的创新,尤其是针对补充工伤、建工意外等团体意外险产品的开发,有效提高了来深劳务工的保障水平。
张先生来自湖南农村,去年来到深圳打工,在宝安一家机械制造厂工作。节后工作期间,一只手指不慎被机器挤断,送往医院接受治疗。看着高昂的医疗费用,张先生担心要用掉一年的收入,幸亏企业已为员工买了团体工伤意外保险,张先生的医疗费用大部分由保险公司承担,这让张先生喜出望外。
在深圳,针对张先生这样的外来务工者,深圳保险公司加大了对相关险种的创新,尤其是针对补充工伤、建工意外等团体意外险产品的开发,有效地提高了来深劳务工的保障水平。
来深劳务工社会保障不足
根据记者了解到的最新数据,2006年深圳市总人口有1200多万,其中户籍人口仅171万人,外来劳务工约960万人,其中大部分来自农村,约600万人。宝安、龙岗两区成为深圳外来劳务工的集中区域,一些加工企业比如富士康深圳龙华工厂就有6万工人。
外来劳务工为深圳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据测算,一个劳务工为城市GDP净贡献一年在1.5万元—2万元左右;深圳2007年GDP为6800亿元,劳务工群体贡献率占了深圳GDP总量的近1/5,成为深圳GDP高速发展的重要助推力量。
不过,来深的劳务工社会保障却得不到有效保证,目前在深的劳务工年龄大多在20—30岁之间,上有老,下有小,是一个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一旦出现事故,就会导致整个家庭失去经济来源。有数据显示,深圳参加工伤保险的劳务工约125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的仅60多万人,参加养老保险的有100多万人,劳务工参保情况不容乐观。同时,每年年底都有将近30万—40万的劳务工退保。根据深圳市目前的规定,退保的时候,劳务工只能够领走个人账户11%的现金,大量的来深劳务工得不到保障。
保险公司开发团体意外险
来深的外来劳务工工作环境相对较差,一些企业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导致大量劳务工意外伤害事件发生。而事故发生后,部分企业往往采取解雇的方式来推脱责任,造成大量纠纷。据统计,在深的600万劳务工中,每年有超过3200人次发生意外事故,这些事故给劳务工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压力。
面对此种情况,国家和地方鼓励和扶持农民工保险发展的政策、举措相继出台。记者从深圳保监局了解到,深圳农民工保险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完善,尤其是外来劳务工急需的意外保险产品。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深圳各保险公司针对劳务工密集型企业,均围绕补充工伤、建工意外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发了一系列团体意外保险产品,有力维护了劳务工的权益。
深圳保监局有关人员告诉记者,中国人寿深圳分公司等寿险公司根据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及国家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开发了《团体补充工伤意外伤害保险》,通过社保部门的劳动站进行宣传销售。企业通过向保险公司缴纳保险费,按照《广东省社会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由企业统一支付的一次性工伤或者辞退费由保险公司支付。该类保险产品推出后,得到一些企业的认可。据了解,自开办以来,累计投保企业3390家,累计投保人次502万人,总保费约1亿元;累计理赔企业1949家,累计理赔15027人次,总赔款10736.93万元。该险种目标针对性较强,通过商业保险的方式,有效转移了企业风险,化解劳资纠纷,确保了员工的利益。
企业投保意识有待加强
来深劳务工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仅工伤意外险还不够,仍须进一步开发保险产品。深圳保监局有关人员告诉记者,现阶段无论社会保险还是商业保险,除了补充工伤保险产品外,根据劳务工自身需求和特点专门设计的保险产品还很少,用工单位和劳务工的选择余地还不是很大。同时企业的投保意识还有待加强,一些企业为了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漏报或者瞒报职工人数,使劳务工得不到充分保障。
一名保险业人士告诉记者,对于劳务工保险问题,政府的相关政策也缺乏力度。目前商业保险仅通过市场手段有限介入劳务工保险,除基本工伤保险外,政策上还没有系统出台解决劳务工保障的鼓励政策和指引,这是造成商业保险推行受阻,劳务工保障不足、覆盖率低的原因。
记者从深圳保监局了解到,目前针对劳务工保险问题,保监局提出,保险公司可以利用自己产品及市场优势,根据工种和背景不同的劳务工,设计不同需求的产品,满足劳务工的需要。同时根据团体保险具有销售成本低、覆盖面广、保费相对低廉等特点,要求保险公司以劳务工相对集中的大型企业为切入点,重点突破,扩大影响。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在深圳保险市场,针对劳务工开发的保险产品还是比较丰富的,尤其是团体险,几乎每家人寿保险公司都有。而目前针对劳务工保障的问题,不是保险公司开发的产品不够,而是企业老板愿不愿意为员工买团体险,这才是根本。该人士认为,最好政府能够出台一些免税政策鼓励私企老板重视员工的切身利益。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