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团险业务以医疗保险为主,是企业员工福利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有效补充。记者调查发现,影响短团险更快增长的主要因素,除了企业的保险意识提高不快外,还与短期团险产品出现“同质化”、难以满足需求、需要高端团体医疗险来救场有关。
同质产品阻碍发展,近年来,团体医疗保险市场的竞争主体越来越多。先是,2003年1月1日修订的《保险法》扩大了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允许其经营短期健康险和意外险业务。接着,2004年12月11日,中国按照WTO承诺,向外资全面开放团险市场;2005年1月12日,首批获准经营团险的合资公司中英人寿与3家中国企业签署了团险保单。
团险市场竞争主体已经超过50家,但团体医疗保险产品并没有多大改观,延续了传统寿险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的特色。各家保险公司团体医疗保险区别主要体现在免赔额度、给付比例、起保人数等方面,但产品的保障范围和运作模式大多雷同。
一家港资企业财务总监表示,国内保险公司提供的医疗保险产品责任与社会基本医保无异,虽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员工的自负部分压力,但基本医保以外的药品、设备和医疗手段很少涉及。很多保险公司甚至没有开发出相关产品。
某中资寿险公司团险部负责人表示,现在国内保险产品的“克隆”速度非常快,原先以为外资能够在产品上有所突破,没想到很多合资公司也是复制国内产品。如今,新开发的团体医疗保险都要求业务员上门销售,尽可能避免被同业公司盗版。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