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险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医疗保险服务量,即医疗保险机构所提供的一定价格条件下的经济保障需要量,用货币计量单位表示即为医疗保险金额。
医疗保险需求的主体即医疗保险消费者,医疗保险的被保险人。在一定费用条件下,被保险人抗疾病风险的情况、健康状况以及他们对医疗保险方案的满意程度,是衡量和评价一种医疗保险制度或方案最根本的标准。被保险人既是医疗保险市场中的买方,又是医疗服务的消费对象。他们在医疗保险的筹资和使用过程中的行为,将对保险的效果和效益产生重大影响。
医疗保险需求形成的条件
(1)医疗保险消费意愿。人们对医疗保险的需求,是源于对自己生命安全和健康保障的需要。当无法预料的自然疾病和意外事故发生时,会给人们造成身心伤害,带来经济损失,影响人们的生活。这就会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对患病的担忧和恐惧,并寻找某种手段来避免、应付或减少疾病发生时所造成的损失。因此,人们一般都具有购买医疗保险以求平安、稳定、正常的愿望,这种消费意愿成为购买保险的首要因素。
(2)货币支付能力。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保险机构与参保人之间也是一种商品经济关系。人们要想获得保险,必须支付一定量保险费。人们对医疗保险需要的满足,受到其货币支付能力的限制。因此,医疗保险需求就是人们在一定的保险费率(premiumrate)(价格)条件下由货币支付能力决定的对医疗保险的需要量。
(3)医疗保险需求者所投保的标的物符合医疗保险机构的经济技术的要求。即参保人想投保的医疗保险险种和保险机构设计的险种相吻合,这是构成医疗保险需求的必备条件。如果需求者所投保的标的是保险机构在技术上难以做到的,也不能构成有效的医疗保险需求。例如投保艾滋病。总之,缺少上述三个条件,人们想得到的医疗保障需要就不能或难以转化为真正有效的医疗保险需求。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