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与慕尼黑再保险(以下简称“慕再”)联合发布最新报告称,在中产阶层与富裕人群积极寻求公共医保替代方案的驱动下,到2020年,中国商业医疗保险市场的规模将增长近4倍,从2015年的2410亿元人民币(367亿美元)增至1.1万亿元人民币(1670亿美元)。
报告指出,报销型医疗保险预计将成为市场增长最快的品类。到2020年,报销型医疗保险市场的规模预计将增至4000亿元人民币,在整体规模高达1.1万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商业医保市场中占据36%的比例。其余64%则为寿险企业主导的重大疾病保险,这一市场品类的增长速度相对较低。与许多中国消费者目前所购买的重大疾病保险相比,此类保险产品尤其是高端产品的保费较高,灵活性也相对更强。
报告提到,在中国就医的最常规做法,就是前往人满为患、服务水平较低的公立医院。中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局限性促使消费者将目光投向了商业保险。目前,报销型商业保险尚不多见,且通常是作为一项团体福利。但随着中国中产阶层与富裕人群的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通过报销型商业医疗保险来为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报告称,目前,报销型商业保险在中国的认知度很低,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这种保险产品的存在,现有服务的种类与完善度也不甚理想。大多数保险公司无法通过报销型医疗保险产品盈利,然而这种挑战并非无法克服。医疗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更复杂的客户细分、创建差异化产品组合以及提升运营效率等方式,在未来几年里实现突破。
报告作者之一、BCG北京办公室的合伙人罗英表示:“中国市场为报销型商业医保的发展创造了理想的条件。由于费用较高,此类产品尚未普及,但很多人都对之有强烈兴趣。因此,我们预期相关领域内的新产品将在未来几年里不断涌现。”
报告称,对中国消费者调查揭示,险企正面临宝贵的发展机遇:目前最有可能购买报销型医疗保险的潜在客户群为35岁至55岁、已婚已育,且家庭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30333美元)的消费者。到2020年,中国各地的此类人群预计将突破4000万;他们中最富裕的人群每年愿意支付3万元至6万元人民币(4550美元至9100美元)为一家三口购买报销型商业医保。
报告作者预期,报销型商业医保的盈利性将会不断提升,部分归功于支持商业医保和私立医疗机构发展的利好政策,比如购买商业医保可享受个人所得税优惠等等。
对于这种状况,慕再董事会成员及全球健康险负责人DorisHoepke预测:“险企若立即着手制定适宜策略,将会获得大量的发展机会。为了在报销型医疗保险市场中占领宝贵的一席之地,险企须准确把握和理解他们的目标客户及其需求,并为之打造度身定制的创新产品。企业还须实现高效的理赔和运营管理,在确保客户满意度的同时降低内部成本,构建富有吸引力而且方便的销售渠道,以及拥有健全可靠的合作医院与医疗保健服务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