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渠,刚过而立之年,却被掐灭了“站起来”的希望———他的下半辈子将在轮椅上度过。
他的手上有31万元,很厚的一摞钱,却以快过他年岁增长的速度消耗着。
两年前一次噩梦般的经历酿成了他今天的困境。在北京一个建筑工地打夯时,他不慎摔倒在硬物上造成颈髓损伤,不完全截瘫,被定为二级伤残。因为单位没给上
工伤保险,而“重新站起来的希望又很渺茫”,双方都想一次性解决。去年,他从单位拿到了包括伤残
津贴、护理费及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总共31万元,代价是———永远跟单位了断关系。
带着钱回山东农村老家养病的王先渠,一改往日的开朗,总是一整天闷在屋里不肯出来。“我知道他在愁,这些钱花完以后靠什么活下去,我也愁呐!”电话那端,王先渠父亲的声音沉闷无力。
一次性补偿“明显吃亏”
“一次性领取工伤保险待遇对劳动者来说是明显吃亏的。”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执行主任时福茂对记者说。
据介绍,根据北京市有关文件对1至4级伤残一次性领取标准的规定,一级伤残津贴加上护理费的补偿最高是20万,而这个待遇还分成了三个年龄段,年龄越大,数额越低。
“如果选择长期支付,按照现有规定,1至4级伤残的青壮年劳动者到退休年龄时一般都能拿到100多万。一次性补偿的十几万元,相比这个数字只是一个零头。”时福茂说。
让劳动者“亏上加亏”的是,一旦领取了一次性补偿金,就要跟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关系,
社会保险关系也要终止。伤残劳动者今后的后续治疗、康复以及生活费全部要自己负担。一旦病情复发或者有并发症、后遗症,也是全由自己负责。
据介绍,现在还在北京一家疗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王刚(化名),是二级伤残高位截瘫,每个月的住院、医疗康复、生活护理费高达1万多元。他拿到了20万元的一次性补偿金,但只过了一年多,这些钱就全花完了。从受伤到现在已经两年多了,他还是因病情太重无法出院。
跟记者说起一次性支付工伤待遇时,今年54岁的龚凡(化名)也显得非常无奈。
去年在建筑工地工作时,他的眼睛被异物击伤,左眼角膜裂伤,当时被鉴定为七级伤残,从老板那里一次性拿到了工伤待遇7万多元。如今老龚的左眼完全失明,并且已经影响到了右眼。
如果当时他选择的是长期支付,按照规定一年以后如果感到病情恶化,可以重新申请伤残等级鉴定,但是他已经没有这个机会了。他告诉记者,虽然现在情况不好,但能维持就维持,总共就赔了那点钱,不打算“再在治眼睛上花大钱了”。
长期支付往往落空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农民工选择的都是一次性领取工伤保险待遇。在明知吃亏的前提下,他们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选择呢?
“担心没有保障。”接受记者采访的农民工,几乎给出了一样的答案。
正在老家养病的王先渠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单位没给我上工伤保险,我的这个伤残津贴是要由单位支付的,要是单位不按月给钱,我不可能一次次搭上路费跑去北京要,要是每月都不给,我也不可能隔一个月去申请一次仲裁。”
在北京某区一个矿受了工伤的于军(化名),是记者接触到的惟一一个没有选择一次性补偿,而是选择了长期支付的劳动者。他的手上还有有力的武器———法院的判决。但他却说了一句令记者意想不到的话:“当初还真不如跟单位一次性了断。”
他说,他每月去领取工伤津贴时,不仅拿不到钱,还要遭受无数次的喝斥、白眼。为了得到维持生活的钱,他不得不每隔两个月就去法院申请执行一次。
调查中记者发现,除了担心单位不能按时支付伤残津贴,伤残农民工的另一个顾虑是“怕单位跑了找不着人了”。
北京市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律师韩世春告诉记者,一般外地农民工受了工伤后,为了节省花销,都想要回农村老家养病。离得远了,他们就更不了解单位的情况,哪天单位没有了他们可能还被蒙在鼓里,等到半年一年过去了,一切都晚了,他们就什么也得不到了。
据记者了解,很多规模不大的私营企业效益不稳定,流动性大,他们很可能在某一天会突然注销或者转移到别的城市。虽然法律规定企业即使破产也应当支付给伤残劳动者一次性补偿,但实际上大多数企业都做不到这一点。
没有工伤保险是症结
“大多数伤残农民工选择一次性补偿,都是因为没有工伤保险,这个人数在农民工工伤总人数中占了绝大多数。”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律师徐玉领道出了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据保守统计,中国目前有农民工1亿多,而根据2007年统计数据,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3980万人。
据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的统计数据,在他们办理的152个工伤案件中,只有12人参加了工伤保险,参保率仅为总数的7。89%。
据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律师韩世春提供的数据,该中心受理的工伤案件中,有工伤保险的低于30%。
依据法律规定,一旦没有工伤保险的劳动者受了工伤,由用人单位承担一切工人该享有的工伤保险待遇。然而,由于“单位没有信用”、“维权程序繁琐”等诸多原因,现实情况并没有那么乐观。
据徐玉领介绍,工伤保险是按单位工资总额的一定百分比缴纳的,这个系数在0。5%和2%之间。建筑行业属于危险系数较高的,一般工伤保险系数也会高一些,但总的来说缴费基数并不高。
既然没多少钱,为什么企业还不愿以这点小钱换取更大利益的保障呢?
时福茂对记者解释说,保险不能只交一种,一般还要同时交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等,加起来这些数目就不少了。
“然而,与劳动者面对的风险相比,这点钱仍然只是一个极小的数目。”多名法律援助律师告诉记者,要想让伤残劳动者不再吃亏,劳动部门就要加强监督执法力度,采取措施强制企业为工人缴纳社会保险费。毕竟,农民工本来干的多是高风险的活,不能少了这样一根“保险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