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基于健康保险六个方面特性,明确提出专业化是健康险发展必由之路。虽然健康险前期经营较难,但一旦业务模式成熟,由于规模经济效应,后来的竞争者难以复制,形成了较高的进入台阶,其经营效益将持续保持在一定合理水平。在对美国主要健康险公司股价、寿险公司股价以及大盘指数做长期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此书首次提出健康险经营具有逆周期性,对资本市场和经济环境的依赖度相对较低的判断。
三是探讨了健康保险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指出健康保险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体系运行效率,第一,发挥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和药品费用的制约作用,缓解“看病贵”问题。从国际大型健康险公司的实践看,它们通过汇聚数千万名医药消费者,培育强大的医药专业能力,建立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有助于遏制医患者双方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不合理诊疗行为,有利于促进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形成。第二,引导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缓解“看病难”问题。本书引用著名的兰德试验指出,保险公司推行的管理式医疗保障方式与按服务项目付费的四种传统医疗保障方式相比,预防性就诊次数的比例提高20%~100%,入院率和住院天数则大幅降低,改变了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局面。
四是采用养老经济学框架分析健康保险在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中的作用。本书指出:无论采用哪种养老金制度模式,养老金增长的物质源泉只能是下一代工作人口的增长和他们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本书分析了进入21世纪前10年欧美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战略正在从“以钱为本”转向“以人为本”趋势,健康保险在“以人为本”的人口老龄化战略中发挥关键作用。首先,通过提供健康维护和健康促进为老龄化高峰期准备健康的劳动人口,并为届时退休年龄推迟制度的实施,预备60~70岁的健康人群。其次,通过“健康与生产力管理(HPM)”机制,提高劳动生产率。
五是客观分析了“医疗保障体系中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问题。目前,典型的医疗保障机制有四种,分别是非缴费型公共医疗机制、缴费型社会保险机制、商业保险机制以及个人医疗储蓄账户机制(MSA),前两种机制由政府主导,后两种机制由市场主导。本书指出,没有一种机制能够单独应对和管理医疗保障体系所面临的复杂风险。理想的医疗保障体系应当由上述特征不同的机制构成,当它们互相补充时,由于影响每个机制的因素之间不具有完全相关性,可以分散风险以获得较理想的效果。健康保险的发展需找到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本书客观介绍了德国、美国等5个国家的医疗保障制度模式,特别介绍了美国医疗体制改革,为更好地发挥健康保险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提供了一定借鉴。
当然,这些探讨都还只是初步的。今后,希望作者通过对国内几种典型医改模式进行跟踪研究和对比分析,通过不断研究和吸收别国医疗保障体系发展改革的适用经验,不断推动我国健康保险理论向深入发展,为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