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医疗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强认为,总体来讲中国的医疗智能化还处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普及面还不够广,深度也比较浅。而且,各地、各系统、各医院机构信息化程度差异非常大,相互之间无法进行信息交换。
根据目前国际公认的标准,智能医疗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医院管理信息化阶段、临床管理信息化阶段和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阶段。当前,我国医院管理信息化以财务系统信息化为主,约占70%至80%;临床管理系统涵盖一些临床应用,如电子病历、健康体检等,国内有20%左右的医院正向这一阶段转变;而公共卫生区域信息化包括若干医院之间的体系共享以及中小城市或大城市某区域间的共享,可能涉及居民档案、突发卫生事件等,但这在我国仍未有大的起步。
“由于中国处在业务管理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向临床应用系统发展阶段,所以目前存在长期运作模式不成熟、规模化程度不高、集群化程度不足等问题,此外还面临成本过高、安全性及隐私问题等。”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
医疗信息化乃全球大势所趋
“医疗信息化是现代医疗的必然趋势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医疗信息产业是同商业医疗保险、制药、医疗器械行业并行的四大医疗产业之一。”赵强指出,医疗信息化是全球大势所趋,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凸显和医疗卫生系统所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大,美欧日等国纷纷出台相关战略支持医疗信息化发展。
据了解,美国的医疗信息化始于1970年代,但真正得到大幅度的发展和提高是在1990年代后,其中政府的鼓励和示范起了相当的作用。1995年起,美国联邦政府退伍军人医疗系统在肯凯瑟博士的领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改革中的一项重大举措就是在三年内逐步整合原有的医疗信息系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开发VistA系统,在全系统1400多家医疗机构内推广,最终做到全系统医疗信息化。目前这一系统已经在美国私营医院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并且运用到其他国家,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和世界上医疗信息化进程。2004年,联邦政府以总统行政命令的方式建立了国家医疗信息技术协调办公室来建立以电子病历为主的医疗信息技术标准,并与各州和地方政府就医疗信息共享进行政策和行政协调。2009年2月国会通过的“医疗信息经济和临床健康法案”总计拨款190亿美元用于促进医疗信息化,目标是“到2014年为每一个美国人使用电子健康档案”。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在智能医疗领域的总投资已超过440亿美元。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