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国内民众保险意识整体上还很薄弱,且储蓄观念根深蒂固,要研发、设计切实符合民众消费和理财习惯的产品,注重产品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周寿祺向记者反复强调,“观念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经营。”
对此,熊光练颇为赞同。他指出,除上述因素之外,市场和相关部门对引入商业机制也存在着认识问题。一直从事医疗保险研究的熊光练亦指出,要解决当前商业险所面临的尴尬,如何衔接基本医疗保险对于参保人群封顶线以上的那部分业务也是一个问题。“新医改为商业保险提供了发展机遇,对于经营者来说,还得找准方向,一步一步地探索。”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美国商业保险体系的市场化程度值得业内深思。据悉,在美国人身险中80%以上都是健康险,15%是养老险,其他占5%。美国的健康险发展虽晚于寿险和财险,但对资本的要求并不高,只有中国的1/10左右。
“我国的商业健康险还很年轻,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当前的语境下,商业健康险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和更多的政策扶持。”杨振婷表示,政府和市场并不矛盾,需要相互配合,协调各方面的社会资源,积极为商业健康险扫清路障。
一直以来,中国的商业健康保险都是以经营大病保险为主,其专业化经营程度仍有待提高。“参照国外经验,专业化道路是必须的。此外,针对不同保障需求,细化健康险市场,开发差异化特征明显的健康险产品仍需寻路。”杨振婷说。
对于健康险来说,新医改带来了市场的扩容,也将大病医疗险“封顶线”从原城乡居民年收入的4倍提高至6倍,但基本医疗险补偿率的提高,反过来却压缩了商业健康险的生存空间。新医改,对商业健康险究竟是祸是福?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