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李扬介绍,目前,世界范围内典型的医疗保障机制有四种,分别是非缴费型公共医疗机制、缴费型社会保险机制、商业保险机制以及个人医疗储蓄账户机制,但以上四种机制没有一种能够单独应对和管理医疗保障体系所面临的复杂风险。
因此,李扬提出:“我们需要在上述四种机制中寻找一个有效的结合点来应付、应对日益增长的医疗保障需求。”
李扬指出,在中国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保险业应能发挥重要作用。从短期看,健康保险有助于多渠道解决医疗保障筹资问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病返贫、因病致贫”问题;从长期看,通过“管理式”医疗保险等功能创新,能够提高医疗服务体系的运行效率,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的社会问题。
据了解,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近年来一直跟踪研究健康保险发展课题,并于今年初和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共同编写了《中国健康保险发展报告》,对近30年来国内的相关政策法规、行业实践、学术研究成果以及国际经验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我国健康保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探讨,进而形成了对下一步发展健康保险的若干建议。
研讨会上,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治超从宏观层面提出,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医改时期,应当对商业健康保险进行反思。
对于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障的关系,王治超认为,新医改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如果把它分为供给方和需求方的话,这其中有两个市场,一个是医疗市场,一个是健康市场。
理解新医改首先要理解何为医疗市场?何为健康市场?医疗市场是双边的市场,如果有保险就形成医疗保险市场;健康市场是一个与中长期市场相结合的市场,如果有保险就形成健康保险市场。医疗服务提供者希望获得最大的收益,如果有商业保险第三方参与,是一种三方共赢,但商业健康保险是多方共赢。
王治超指出,新医改更多的是从医疗市场入手,从政府的角度讲,这应该是必须的,因为中国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相当严重。但是从医疗市场上下工夫,可能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从商业角度来讲,应该更关注的是健康市场,只有健康市场发展了,才能有效缓解医疗市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才是釜底抽薪。
关于健康管理,王治超谈到,新医改或者说商业健康保险的最终出路应该在于全程引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概念。通过各方努力,让人们不得病、少得病、得小病,这样医疗健康趋势才能改观,也能有效解决医疗市场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