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报销型医疗保险 | 重大疾病保险 | 津贴型医疗保险 | 护理保险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健康医疗险频道 > 其他 > 正文
入学前已患病不享受医保 大学生医疗保险引疑问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自刊登关于小鹃的报道后,许多市民对小鹃的困境表示不解:大学生不是能享受公费医疗吗?对此,记者走访了中山大学主管学生医疗工作的负责人以及广东省高校学生医疗工作的知情者,由此反映出来的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的窘困现状引人深思。
  自刊登关于小鹃的报道后,许多市民对小鹃的困境表示不解:大学生不是能享受公费医疗吗?对此,记者走访了中山大学主管学生医疗工作的负责人以及广东省高校学生医疗工作的知情者,由此反映出来的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的窘困现状引人深思。
 
  学校称师生医疗费年年超支
 
  据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后勤办公室卫生管理部有关负责人解释,按照目前中山大学实行的学生团体医疗保险制度,由于小鹃在入校前已患红斑狼疮,并不符合该校学生团体医疗保险体系的参保条件,故此次病发无法享受该校学生团体医疗保险的赔偿。
 
  据介绍,2000年以前,中山大学的学生医疗保险和政府工作人员一样,享受有限度的公费医疗制度。学生看病可享受医药费实报实销的待遇。这种制度运作逐渐出现困难,中山大学前几年师生医药费每年均超支500万至600万,近两年该校南校区更超支达1000多万元。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完全无法负担如此庞大的超支数额,改革迫在眉睫。2000年,经过反复研究和谈判,中山大学在珠海校区开始探索学生医疗保险社会化的道路。目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广东科技干部管理学院珠海校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等珠海高校均开始实行这种市场化的学生医疗保险模式。不过,每间高校根据各自经济情况的不同有具体不同的制度安排。
 
  另一患红斑狼疮学生获赔近8万
 
  中山大学实行的学生医疗保险制度走的是市场化的道路。该制度的具体做法是:将原本教育部拨给每个学生每年60元的公费医疗指标加上学校补贴的一部分钱,作为每个学生的投保额,放到合作的保险公司进行投保,学生根据学校与保险公司双方协商好的规定享受医疗保险。这样,学生医疗保险从过去的学校全包转变为完全由保险公司进行运作。
 
  根据中山大学与合作保险公司的协议,中山大学学生只要符合投保条件,便可享受有关医疗保险。根据有关规定:学生门诊10元以内自付,10元以上自付25%,一年最高报销金额为2000元;学生住院需自付15%的医药费,一年最高报销金额为20000元。另外,学校还设有一笔公共保额,用于支持参保的患危重疾病的学生。
 
  两个月前,中山大学一位男生经医院诊断患上红斑狼疮。他之前并无此病史,故在享受医疗保险之列。经学校申请动用公共保额,该生获得了近8万元的赔偿。
 
  每个大学生医疗费指标只有60元/年
 
  穷学生得大病保险公司赔?
 
  记者前往广东省教育厅了解大学生医疗保险事宜,获知教育厅已将此事委托广东省高校保健医学专业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据该委员会一位知情者介绍,目前广东省高校学生医疗保险情况主要由各高校自主安排,上级部门并无进行直接管理,各高校的学生医疗保险情况参差不齐。
 
  扩招后学生人均医疗包干费“缩水”
 
  该知情者说,其实大学生从来没有享受公费医疗一说。事实上,每个学生每年只有由高校主管部门拨发的60元包干医疗费。而且,拨发的学生人数以1998年为基数,高校扩招的学生并无经费拨发,得靠学校自掏腰包。以广州某高校为例,1998年该校有在校学生近三千人,6年后的今天,该校人数已经近万人。但上级主管部门拨发包干医疗费时仍按1998年的人数计算。如学校不补贴经费,现在该校学生平均每人每年的包干医疗费连10元也不到。“60元只能勉强看一次感冒,10元能做什么?”该知情者说。
 
  这60元怎么用?各高校根据各自的经济实力进行学生医疗保险安排。囊中羞涩的学校直接把60元发给学生,省了许多事。绝大部分高校都在自己能支付的范围内补贴学生的医疗保险。该知情者称,“这种情况下,学生医疗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学校垫钱,学校超支是必然的。”
 
  由保险公司承保已成趋势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中央提出高校学生医疗要走社会化的道路。记者走访的几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均不约而同地表示,不能把高校和社会完全隔离开来,不能搞高校“小社会”。他们肯定,高校学生医疗社会化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本着学校自主、校内投保自愿的原则,广东省高校保健医学专业委员会主要负责牵头组织保险公司竞标,通过投标的方式选择出他们认为“比较合适的保险公司”,建议各高校与之合作。但有一部分高校并未参与该委员会的组织,自行联系保险公司洽谈商定。
 
  近十年来,有关部门一直在高校学生医疗保障体系社会化方面探索有效的模式。据该知情者介绍,围绕着“用最经济的方法让学生得到最好的保障”
 
  这一目的,中央曾经在8家高校重点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验,也曾进行过许多大大小小的实验。目前的情况不甚乐观:尽管大部分学校都已采取由保险公司承保的模式,但“亏”的情况依然没有改变。某高校一管理人员向记者透露:“超支100万已经算成功了。能够持平的高校是少之又少。”
 
  相关

  贫困生约占高校学生三成

  其心理状态受到师生关注
 
  据了解,目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包括高职)在校生人数超过700万人,其中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学生约占20%至30%,特困生约占10%左右。在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广州,一所全国招生的综合性高校贫困学生约占在校生人数的28%,几乎每三个学生中便有一个贫困学生。大学生家庭贫困情况如此普遍,小鹃的心态在其中又有多大的代表性呢?记者采访了和小鹃同属贫困学生的“小师姐”、倾听贫困学生心声的心理咨询老师,以及管理学生工作的老师。不同的角度,他们对小鹃的心态有不同的反应。
 
  小鹃的“小师姐”

  接受帮助要面对压力
 
  “小师姐”坦言,她很理解小鹃起初坚决的抗拒态度。“因为家里穷,所以对‘钱’也特别敏感,不愿多提。小鹃不愿意别人以后看见她就想起钱。
 
  许多像我们这样背景的人都有这种心态。“”由于接受了别人的帮助而需要面对的压力,外人是无法体会的。也许大家都会说,募捐者对接受帮助者是从来没有要求的。但是,这种压力是小鹃对自己的要求。“
 
  心理咨询中心老师

  贫困生更容易把想法极端化
 
  “不是所有的贫困都会带来灾难”,接受采访的中山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某老师这样对记者说他这样打比方:一个小伤口带来的后果可大可小,有些人涂点药水也许就好了;但有些人不注意,伤口也许就会感染,发展成破伤风都有可能。贫困生更容易产生想法,更容易把这种想法极端化。
 
  学生管理工作者

  他们要学会面对苦难
 
  一位学生管理工作者得知小鹃的事情,表示可以理解。她认为,他们需要学会面对苦难。“我想,我们应该把贫困作为一种财富。苦难是智慧的奠基石,如果我们永远把苦难象蚕茧一样死死包在心中,把它永远压在心底,那么它将永远无法开花结果!”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