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完成
医疗保险计划第二期公众谘询,逾六成受访市民支持推行自愿
医保计划,料最快二○一五年出台。食卫局为免保险公司“赚到尽”,放弃“出重拳”立法规管行政费上限,反而藉双重手段严控保费水平,包括设立法定的监管机构,并期望吸纳五十万人参加自愿医保计划。
香港大公报报道,昨日在立法会卫生事务委员会会议上,食卫局局长周一岳披露医疗保险计划第二期公众谘询结果。在五千多份公众意见中,发现超过六成市民支持医保计划。医保计划的初步意向,包括全民终身受保,并将高风险人士如长者、长期病患者纳入计划内,但附加保费上限为公布保费的三倍;而保费将按年龄分级调整,保费调整将有指引可据;以及分开处理健康和高风险人士的“保险池”。
逾六成市民支持医保
为吸引市民参与,当局计划动用五百亿元向投保人提供诱因,包括年轻人士在指定时间内投保,将提供七折保费优惠;持续投保至年老的人亦获资助;并将设立高风险分摊基金,必要时当局会再“包底”。周一岳昨表示,七折保费优惠只引述澳洲情况,并非指香港,但会考虑这方面的诱因,令年轻人可及早投保。这反映当局仍未最终拍板是否向新参加人士给予七折保费优惠。
医保计划成功关键之处在于监管。现时,保险公司提供的医疗保费高昂、产品质素参差一直为人诟病。不过,食卫局只建议成立法定机构监管医保的运作,评估每年的保费和赔偿额水平,以便调整下一年的收费;但令人担心会否沦为“无牙老虎”,监管力度是否足够。
周一岳表示,是否立法规定参加医保计划的保险公司盈利上限,以及硬性规定保险公司的盈利多少等,当局持开放的态度。他解释,若设立盈利上限如百分之十五,保险公司大多会维持有关盈利上限“赚到尽”,亦间接令保险市场较少竞争。他分析,若没有设盈利上限,保险公司之间会将盈利百分比降低,以吸引更多顾客,令市场有更健康的竞争。但最重要是平衡医疗服务及保险公司的合理回报。当局将收集更多保险公司及私家医院的数据,确保让市民投保的金钱不会用在不必要的地方,令投保人觉得物有所值。
当局以行政手段避过“落重药”立法。周一岳解释,一直有与保险业界沟通,明白医疗保险对业界来讲是相当大风险的业务,如病人使用大量医疗服务,保险公司会亏本,当局将会成立基金摊分保险池。他说,当局原则上希望在标准保单内作出限制,确保保费是用于医疗费用,而非纳入保险公司的盈利。现时本港有近二百万人购买各类保险,期望医保计划届时至少有五十万人参加。
冀50万人参加计划
香港理工大学管理及市场学系教授阮博文认为,由于自愿医保没有储蓄成分,未能解决人口老化对公营医疗造成的沉重负担,建议政府利用为医保预留的五百亿元成立储蓄基金,当库房有盈余时可向基金注资,以资助市民日后的医疗需要。
香港社区组织协会表示,医保计划未能解决整体医疗融资问题,担心政府日后乏力规管保险公司及私家医院滥收费用情况,增加投保人负担。协会称,虽然医保计划已提供折扣优惠,但预料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较低。至于高风险人士虽然可受保,但未必人人可以承担保费及垫底费,投保人数最终未必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