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证券也认为,通过广东省方案的先行修正,基药招标政策的纠偏正逐步出现,各省再出现极端的招标政策将是小概率事件,行业政策好转的迹象已经出现。
2009年8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公布,随即全国各省开始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率先推行基药制度的安徽省,地方增补品种达270多种,更由于基药招标的“双信封模式”而被国务院医改办全国推广。
但“安徽模式”对医药行业最大的影响在于,其“唯低价是取”造成了“价格虚低”:1100多个品规的药,部分中标企业陆续停止生产,配送企业也拒绝配送,安徽的基层用药出现匮乏。
2011年,安徽又实行“增配”基药目录,导致该省基药接近5500多个品规,而后增补的基药未实行双信封招标,后增的部分药品价格利润相比之前有所提高。借此机会,品牌药企重新杀入安徽基药市场,销售额也再度回升,其中石药集团回升达到50%多。
广州药业(600332.SH)旗下商业公司广州市医药公司相关负责人预计,此番广东基药招标整体向好有利相关药企市场扩容,广州市医药公司的基药配送业务有望从去年的33亿元增加到今年的38亿元。
基层医院基药仍不够用
2010年10月起,广东公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0%配备基本药物,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而此番随着广东基药招标的启动,意味着基本药物的招标、配送、使用、补偿等一系列制度已在广东省基层医院普遍执行开来。
不过,记者近日走访了广东部分县市的多家乡镇卫生院后发现,基层医院院长还是反映:基药不够用,基层医院要用的品种没有进目录,在目录内的很多品种基层医院又用不上。
程学军(化名)是肇庆市怀集县一家乡镇卫生院的院长,基药制度实施之初,基药品种不够用是最大的感受。“肇庆属石灰岩地区,结石是常见病,但以前用于治疗结石的常用药石淋通却没进基药目录。”程学军坦言,在农村需要而又便宜的药往往进不了基药目录,即使目录中有可替代的药品,但价格贵而且效果也不好。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