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因为王总之前也在纽约工作过很多年,所以请他谈一下这方面的看法。
王之瀚:整个列表,从原料药到新药,对一种新药的周期都有不同投资模式。对于中国模式来说,这里有很多人才,还有原创的一些创新,但同时还有很多要改善的地方。对于中国投资公司来说,我们现在还没有看到一些防制药,比如说在印度、以色列这些国家都在做仿制药。在中国只有几个公司好像要做,但是现在还没有真正起步。其实仿制药有很多机会,如果我们来看到这样一个图表另外一端,很多公司都在做原创,如果看到一些化合物就很难去衡量。投资模式是改变的非常快,这里的一些背景,一些专有的知识都是不同的,尤其是美国公司。所以我们如果看这样一个图表,我们说最好的10%的公司如果成功,这就是已经很好的结果。如果说你投资的这么多公司,但是还有一些公司是失败的,但我觉得,如果十个里面有一个成功就是最大的成功。其实这一次的失败不一定终结,其他时候还会有更好的机会。现在也不知道如何评估这些公司的技术价值,所以现在资本市场也是比较对此投资比较犹豫,看看新加坡、香港市场,目前只有在日本市场在这方面有比较多的投资。生物技术公司,他们如果有收入的话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情。现在要谈收入,其实收入还是有比较长的路要走。因此从市场的评估角度来说,以及投资者兴趣角度来说,现在虽然每个人理念都在改变,但是现在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王健:我个人一直在寻找研发创新的生物医疗公司。但是我发现和很多成功因素有关,比如说团队是不是懂得药的研发,特别在国际标准药的研发在中国很缺失。能不能懂得在中国做药品研发作遇到的问题,团队培训这些国际化标准。这么多年来,其实对这个问题有所改变。刚开始,好像是觉得这是一个一夜之间发生事情。今天别人来问,不行。明天别人问我,又可以投药的研发。实际上不是这么一回事,不是在一夜之间质变的过程。今天的君联也投天虹药业的公司,有营业额有利润的公司。但是仍然把一些现金用于研发方面,将来会用的越多,这种恶性竞争的市场不可能长久,短期可以挣钱,但是长期不可以持续。所以从整个工业发展角度,更加创新型的事业发展是必然的趋势,而且是一个鉴别的过程。不可能一夜之间的发生过程,也许十年以后也是问类似的问题,但是那个时候整个研发比重会发生鉴别的过程。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