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井田制”管理
沿途中看到,商洛的崇山峻岭中错落着大大小小的农田房舍。据当地工作人员介绍,在1801个行政村中,活跃着中国人寿2000多名保险营销员,范围分布之大,人员数量之众,令同业望其项背,这也对日常管理、产品宣导、保险理赔带来了重重考验。
早在1996年产寿险分业之前,商洛已有40多名“保险代办员”,销售简易人身险和子女备用金保险等,件均保费低,保障额度也低。随着营销机制的推广,营销服务部开始出现,人力增员提上日程。
然而,国家级贫困山区的“帽子”,造就了商洛地区件均保费偏低的现实。彼时的刘弢认为,要以销售队伍建设来弥补“件均保费低”这块短板,首先要增设营销机构。2007年,商洛国寿开展增员战斗营活动,实现增员、业务齐步走;2008年,实施“筑巢引凤”工程,星级营销服务部开始创建;2009年,新增4个机构,人力数量随之增长。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在商洛国寿看来,于秦岭腹地打造营销队伍,必须“村村有驻点”,即一个行政村要有一个服务人员(营销员)。随着机构、人力的增长和各村驻点服务的推广,商洛国寿目前在全市设立了56个营销服务部,村村都有营销员。
“增设机构之后,我们在中心城区打造成"H"形竞争格局,在农村通过驻村营销员的增员计划,推行"井田制"管理模式,以2.5倍同业机构和近3倍的人力对同业形成合围之势,构成了竞争的堡垒。”刘弢介绍称。
然而,阶段性、突击式的增员方法,只是粗放时期的人海战术。在刘弢看来,需要彻底改变发展模式。由此,商洛国寿每年年初均制定全年的个险增员计划,随后在每个月的增员方案中分阶段推进,通过利益杠杆、责任考核等措施鼓励主管晋升职级,以激发营销主管的功能与职责,调动全体营销员的积极性。
架构已经确定,还有一件事情让人头疼——相关的培训教材并不像今天这么规范和系统。刘弢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一整套销售经验和规范化话术,利用各晨会、集训时间对营销主管进行培训,各名主管再传达至各村营销员。
“有时通过电话,有时通过电脑,更多时候是面对面的传授和交流,每周我们都要更新保险知识和市场信息,确保为村民做好各项保险服务。”家住银花镇街道村的营销员王江花告诉记者。
“10%的销售精英往往实现了80%的销售业绩,绩优人力是培养的重心。”国寿商洛支公司个险部经理栗莉介绍称,借商洛市开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业务的机会,商洛国寿设立了一批小额保险工作室,同时扩充农村营销员队伍,组建成一支1200人的小额保险专职销售队伍,进而成长为专业化的保险业务骨干。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