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保险产品时要货比三家是消费者的共识,尤其是定期寿险和健康保险两类产品,由于各家保险公司的实力和规模不同,产品价格也由此产生差异。
一保险网站发布的关于国内某外资保险公司销售的两款定期寿险和重疾险,价格比另一家中资寿险公司相似产品高出3倍的消息,在市场上引起了关注,也引发了消费者对外资寿险公司销售高价保单的质疑。
记者了解到,由于复杂的保险精算太难以理解,因此,对于保险业尤其是寿险产品价格问题,市场上很少有人对此提出质疑。
“各家保险公司的精算不同,具体到每一款产品从保障范围到年龄限制以及免责条款等,不能简单进行明晰的比较。但总体来说,目前国内保险业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同类型的产品差异不大,因此价格也不会出现太大差别。对于消费者而言,只要根据自己的保障权益要求,在相同的情况下,可以购买价格较低的产品。”京华山国际(香港)有限公司保险研究员夏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产品比较引发价格质疑
记者了解到,上述保险网站将该外资保险公司和另一家中资寿险公司的产品进行了比较,测算出“护身符”产品,以30岁男性和女性为例,20年保障和缴费期,100万的保额,比这家中资寿险公司的一款同质产品贵出3倍多;该外资保险公司另一款重疾险“守御天使”,也存在同样的高价问题。
记者联系上述外资保险公司进行询问,但并未得到回复。不过,一位已经在这家公司工作超过4年的资深营销经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保险网站在测算时,只用30岁的男性和女性进行比较是相当偏颇的。
“虽然监管部门不提倡将各自的保险产品拿来比较,但是营销员销售时进行产品比较的情况屡见不鲜。公司的"护身符"和"守御天使"两款产品,一个资深营销员是不会销售给30岁的人,因为守御天使本身是一款附加产品,一般会推荐给刚刚有小孩的家庭,作为教育储蓄金的附加,孩子从0岁开始计算,拥有疾病的保障,每年缴付的保险金也只要500多元。”上述营销经理表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一些新成立的中小保险公司,确实存在着寿险价格较高的现象,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陈秉正分析指出,这主要是因为中小保险公司规模小,无法实现规模效应,其运作成本较高,自然价格也比较高。
陈秉正指出,价格偏高的险种主要是重疾险,因为重疾险保费的投资收益不如长期寿险等险种好,此外,某些病种并不是消费者所需要的,重疾险一般都涉及了20多种保障疾病,即使消费者只需求其中的5种,由于产品本身不能分割,这就导致了过度投保,多花钱买了自己不需要的保障。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