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会日前发布关于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八项举措,支持在自贸区内试点设立外资专业健康保险机构,支持上海开展航运保险,培育航运保险营运机构和航运保险经纪人队伍,发展上海航运保险协会等。有专业人士认为,自贸区这块试验田不仅将给国内保险业学习国外经验的机会,更将给国内保险业提供在国际舞台“扑腾”的机会。
业内人士认为,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外资健康险机构还需要理顺整个健康产业链,同时如何划定健康保险经营范围仍不明确
被各界寄予厚望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于9月底正式挂牌了,业内认为,国务院公布的总体方案涉及保险业的内容,相较此前预期的政策放宽幅度要“窄”。
不过,即便方案中仅有的一项“试点设立外资专业健康医疗保险机构”也并未触动保险相关方的敏感神经。“在更多细则出台前,我们还不能做出任何决策。”某外资健康保险机构对《证券日报》的这一答复反映出,“观望”是这家外资健康险面对上述政策松动时的选择。
等待细则
自9月29日起,上海自贸区挂牌至今已有10余天,与首个业务受理日企业注册热情高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尽管政策支持试点设立外资专业健康医疗保险机构,且外资健康险独资公司开闸是诸多国际健康险巨头一直存在的呼声,但尚未见相关方有动静。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政策将支持在自贸区开放措施试点设立外资专业健康医疗保险机构。随后,保监会对上海保监局提出的有关支持自贸区建设的事项作出批复,第一条即,支持在自贸区内试点设立外资专业健康保险机构。
目前,涉足国内健康保险市场的外资保险机构包括瑞士再保险、维朋、DKV、GBG、MSH、Bupa等。记者联系的其中三家机构均表示是否在自贸区申请设立专属健康险机构,还要等具体细则出台。而就如何预判这项政策可能给国内健康险市场以致保险市场带来的影响,几家外资机构更三缄其口。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