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卡余额过期”是骗局
随着医保制度的日益完善,如今大多数市民手中都有一张医保卡,用于看病就医。一部分不法经营者针对部分参加医疗保险老年人不熟悉政策的情况,谎称“年内未使用医保卡就医,卡内余额即将过期”、“办理医保副卡可用来购买保健品”等,目的就是为了误导老年人,骗取他们医保卡内余额,甚至统筹资金。
听讲座,医保卡被刷空
去年10月29日,73岁的李女士和74岁的胥女士一行上百位老人被银龄春徐州办事处的工作人员邀请到徐州饭店五楼听讲座。老人们当场还进行了免费身体检查,在工作人员的忽悠下,李女士和胥女士分别购买了2盒、3盒“银龄春胶囊”。由于老人们平时身上不带很多现金,工作人员告诉她们可以代刷医保卡。于是,很多老人就在第二天听讲座时把部分现金和医保卡交给了银龄春徐州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李女士购买2盒,一盒486元,交给工作人员现金472元,还剩下500元由工作人员刷医保卡(卡内帐户余额1008元);胥女士买了3盒,交给工作人员现金1000元,剩下的458元由工作人员刷医保卡(卡内帐户余额1283.95元)。然而当工作人员把医保卡交给老人时,不但卡上的个人帐户余额被刷光,就连医保卡的统筹基金也被相继套现刷光了,工作人员还要另外收取老人们20%的手续费。
投诉到消协,最终退货
李女士、胥女士等老人多次与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协商无果,于去年11月30日投诉到市消协。市消协电话联系办事处,其负责人置之不理。市消协把这一现象反映到市医保中心,市劳动稽查大队随即出动,拔出萝卜带出泥,刷卡药店得到处罚,银龄春徐州办事处给老人们办理了退货手续,问题最终得以解决。
市消协指出,老年人买保健品上当个中原因,既有老年人健康意识强、对保健品“情有独钟”,也缘于骗子的手段越来越高明、越来越具有欺骗性,老年人根本难以辨别真假。以往,不法商家以免费旅游、免费讲座、免费体验等幌子,吸引一些消费者购买他们推销的保健品,有许多消费者花了大价钱买回一堆名不副实的保健品;现在,这些不法商家又用新的医保政策为噱头,利用一些老年人不了解医保政策,寻找借口聚拢老年人到销售现场,极力推销保健品。从案例中可以看出,这些老年人对医保卡中余额的使用根本就不了解。据了解,医保卡中余额根本就没有过期的说法,每年余下来的钱可以累积,市民看病在花完当年的医保费用之后,可以用历年积累下的余额看病买药。
在此,市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特别是中老年消费群体,在使用医保卡时,首先要了解,医保基金作为一种储备基金,其设立的目的是保证参加医疗保险者“有病可医”。医保卡上的钱实际是参保人用于普通疾病门诊、急诊的基本医疗费用,并不能随意挪作他用购买保健品。
“过期”一说是骗局
“部分参保者认为,医保卡中的钱只能给自己,如果一辈子不生病、不住院,钱就白费了,这一观点是错误的。”目前医疗保险制度中已明确规定,个人账户资金可以结转使用和依法继承。也就是说,如果参保者不能使用完医保卡的存储金,其子孙后代仍可继续使用下去。因此,用医保卡刷卡消费保健品、日用品并无益处。
“药店允许市民用医保卡购买保健品,是一种明显的违规行为,而医保卡持有者滥刷卡,也无疑在损失自己的救命钱。”市医保工作人员一针见血地指出:药店滥刷透支医保卡是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一旦被查获,将会受到依法处罚。而医保基金作为一种储备基金,其目的是保证参保者“有病可医”,提前支出和肆意挥霍都是不明智之举。
记者了解到,市医疗保险基金由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由用人单位按上年度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7%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职工个人按上年度本人工资收入的2%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社会统筹基金主要用于保障参保者住院所需的费用开销,而个人账户则主要支付门诊小病、到药店买药等基本医疗费用。
作为一种积累机制,医疗保险建立的目的,就是将参保者年轻时的部分收入和用人单位支付的医保费一同积攒起来,一旦参保者出现大病症、在高额医疗费前入不敷出,或在其年老丧失劳动力需要医疗救助时,医保卡上的基金将作为“救命钱”保证其“有病可医”。
定点药店带上“紧箍咒”
去年12月7日,为加强对医保定点药店的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合理使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专门下发《关于规范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单位医疗服务行为的通告》:要求各定点单位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徐州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管理办法的规定,认真履行服务协议,切实加强内部管理,自觉杜绝各类违规现象。提醒广大参保人员要提高警惕,正确使用本人医保卡,防止被他人借用、骗用、套用,造成医保个人账户损失。凡是发现的违规行为可以拨打85809306及时举报。
对定点单位存在的违规问题,一经查实,将依据有关管理规定从严处理,直至取消定点资格。
这一通告无疑给滥用医保卡行为、甚至提供便利的医保定点药店带上“紧箍咒”。
保健与治疗要分清
很多消费者混淆了“保健”与“治疗”的概念,市消协建议保健品不是药品,它无疗效,消费者如发现经营者在宣传他所谓的保健品有很多疗效,可治疗百病,都不要轻信,老年消费者不要保健心切,误入保健品企业夸大其辞的宣传陷阱。消费者在选购保健食品时,查看有无标志和卫生部注册备案信息;查看批准文号,如具有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的产品,应标有“药准字”、“药健字”批准文号;具有保健、预防作用的,应有“卫食准字”的批准文号。同时在购买保健品时,应到信誉好、规模大的药店,且购买后必须索取发票,以便出现纠纷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我国卫生部审批的保健食品一共有22种保健功能:免疫调节、调节血脂、调节血糖、延缓衰老、改善记忆、改善视力、促进排铅、清咽润喉、调节血压、改善睡眠、促进泌乳、抗突变、抗疲劳、耐缺氧、抗辐射、减肥、促进生长发育、改善骨质疏松、改善营养性贫血、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美容(祛痤疮、祛黄褐斑、改善皮肤水份和油份)、改善胃肠道功能(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润畅通便、对胃粘膜有辅助保护作用)。除了这22种功能以外,企业所宣称的其他任何功能都不是经过国家卫生部审批的。消费者购买时要注意分辨。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