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报销型医疗保险 | 重大疾病保险 | 津贴型医疗保险 | 护理保险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健康医疗险频道 > 其他 > 正文
国内健康险公司行业不进反退原因何在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2010年1月份一家健康险公司股东大换血,开国内保险公司被全面收购先河;3月中旬,仅有的5家健康险公司中有一家变身为寿险公司获批开业;2009年,在国内寿险公司总保费收入中,被视为“保险第一需求”健康险专业公司不进反退,占比仅为0.8%,而这一数字在2008年底曾达到2.02%。

  专业健康险公司正在风雨飘摇之中。

  这是一个六年尚未长大的行业。

  衔玉而生

  事实上,“健康险”几乎是衔玉而生。

  一位关注健康险业10多年的业内人士描述,2000年前后,国务院医改办专门到保险公司听取对国家医改的意见、保险公司代表也被邀请到中南海紫光阁向国家领导人汇报。

  200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曾连续两次对商业健康险做出重要批示,希望逐步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把商业健康保险与社会医保结合起来。

  “那时,国内健康险专业市场空白,国外健康险则发展很好,几家大公司都是摩拳擦掌。”曾任职平安健康险公司的一位人士说。

  2002年底,中国保监会颁布《关于加快健康保险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正式文件形式鼓励保险公司推进健康保险专业化经营。2004年中国保监会批准人保健康、平安健康、昆仑健康、阳光健康(后更名为瑞福德健康)、正华健康等5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筹建,它们在2005年前后相继开业。

  但是,5年后,根据保监会公开数据,2009年4家专业健康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为64.05亿元,仅相当于一家中型寿险公司一年的保费收入,其中96.81%贡献来自人保健康一家。

  2010年3月25日,中融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筹)(前身是正华健康保险)正式获保监会批准开业;2009年9月,正华健康保险的新股东中科英华就曾发布公告称,因为“寿险的快速崛起引人注目”,决定组建寿险公司。

  经历6年“难产”的正华健康险公司曾有机会成为国内第一家专业健康险公司,一位接近筹备组的知情人士透露,当时筹备组已经做好产品、制度流程等方面的一切准备,计划2004年10月开业,只待保监会验收。

  孰料,开业前召开的发起人会议现场,六家股东形成两派争执不下,无法达成一致。

  随后几年间,两方股东一直未能和解,但由于对健康险行业的憧憬,均不肯放弃,其间双方都曾寻找其他股东,2004年、2005年保监会还曾收到该公司的两份开业申请书。

  这是一次幸运的“难产”。这期间,健康险公司的经营不善问题逐渐暴露。中科英华2007年年中开始接触双方股东,随着时间推移,最终,发起人股东信心丧失,全部放弃了这块看上去很美的烫手山芋。

  成长的烦恼

  成立之后,只知寿险,而不知健康险如何做的保险公司,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挣扎着成长。“靠山”巨大的平安健康险公司,经历了开业1年半没有任何保费收入的空窗期。虽然该公司2005年5月便已获批开业,但其2005年、2006年保费收入均为零,直到2007年,其保费也只有276.63万元。

  该公司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该公司第一拨经营团队来自香港,他们本想复制香港模式,由于未弄清楚内地环境和“落地”细节,便一直在探索和论证模式可行性。

  眼看着论证了一年多,可行性方案一直没有完成,2007年3月原平安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吴平担任董事长后,公司才正式上轨道。

  仔细查看,实际上健康险还是拷贝了寿险的冲规模、占市场的理念,几家健康险公司的保费年增长率均十分迅猛。

  例如,平安健康保费收入从2007年的276.63万元至2008年的3329.61万元至2009年的9526.46万元,昆仑健康保费收入从2007年的52.14万元至2008年的1964.57万元至2009年的8160.26万元,年增长幅度均超过150%。

  但记者计算后发现,赔付率、成本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部分公司的运营。

  例如,成立于2006年的瑞福德健康(前身为阳光健康险公司),虽然其保费收入尚列专业健康险公司第3,但其2007年、2008年综合赔付率分别为110.74%,105.95%。

  综合赔付率是指在统计区间内发生的综合赔款与相应的已赚保费的比率,被认为是最佳利润度量指标,能充分反映真实的承保利润状况,过高赔付往往会直接导致综合成本率的高企。一位健康险业内人士指出,关于判定健康险综合赔付率是否健康,在中国没有可参考的数据,但健康险公司赔付如果超过85%,就很难盈利。

  人保健康是健康险公司中的“异类”,该公司在2009年首度实现盈利,净利润1400万元。不过,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该公司保费收入在近3年里玩起了“超级过山车”:其保费收入先从2007年的26.05亿元猛增至2008年的137.77亿元,涨幅高达428.87%,在2009年又突然回落至62.01亿元,降幅达到122.17%。

  “2009应该是收缩了不赚钱的业务,在利润转型上下了功夫。”一位健康险业内人士如是分析。据计算,该公司2007的综合赔付率为98.75%,2008年综合赔付率则增高至102.14%,综合成本率为110.92%。因此,该公司2009年一个重要任务便是抓好成本管控,努力减少经营性亏损。该公司在2009年提前3年实现经营性盈利说明,该公司调整卓有成效。

  专业健康险的不专业

  一个让健康险看起来“可有可无”的现实是,寿险公司、健康险公司的健康险产品如此类似,健康险专业公司卖点是什么?

  2006年8月,中国保监会发布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定义了健康保险,是指保险公司通过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等方式对因健康原因导致的损失给付保险金的保险。除了专业健康险公司,寿险公司也可销售健康险。

  少寿险公司提供的重大疾病保险,其提供的重大疾病保险和身故保险,便是标准的健康险。

  “这是目前一个尚难解决的问题。”多位健康险业内人士表示,在国外,健康险产品由健康险公司专营,但目前国内还不具备这样的环境。

  “即便监管部门有意使健康险完全专业化经营,也需要健康险公司做出成绩来,才可能推广。”上述平安健康险公司人士表示。

  而记者在一家健康险公司网页上看到,一份万能型的护理保险产品承诺,若被保险人生存至70周岁对应的保单周年日且本合同仍然有效,可按当时的账户价值给付老年关爱保险金。这份寿险风格很强的健康险2009年1月才停售。

  事实上,由于中国消费者的“保本”思想,纯粹的健康险产品难以做大,为了冲规模做出成绩,以“擦边球”形式现身、具有“寿险”生存给付特点的健康险套餐曾是一些健康险公司的主打。

  一寿险公司健康险部门负责人认为,专业健康保险公司用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的经营理念和方法来经营更加复杂的健康险,漠视健康险的内在规律,是健康险公司难以专业的首要原因,而且民营资本抗风险能力太差,股东的频繁更换,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均不利好专业健康险公司发展。

  此外,我国健康险公司面对医疗卫生机构较为弱势,专业健康险人才缺乏,健康险销售人员较少,年龄普遍较轻,资历浅,较少的营销投入顾客使得健康险名声不响亮,也是我国健康险市场整体积弱的重要原因。

  上述业内人士承认,纵然举步维艰,我国健康险的市场仍潜力巨大,盈利只是时间问题,因为不管什么机构、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方法、在什么时候所作的保险需求调查,健康险都是排在第一位;其次,世界上已经有许多成功的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在美国,甚至已经有从综合性金融保险集团转型为专业健康保险公司的成功案例。

 

分享到:

关于 国内健康险行业 的更多内容
推荐阅读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