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倒回三年,很少有人能想到,
健康险多年困局的突破口也许并不在保险本身,而在互联网。
2014年7月成立的大特保,自创业伊始就将突破口锁定在了
意外险和人身健康险。到2016年7月,两年时间已经积累用户700万,并且将月度增长的数字保持在了20%以上。
因其创始人周磊及其团队在保险业的多年深耕,早在成立之初,大特保就曾经获得顶级基金德沃和险峰华兴的天使轮投资;而2015年7月,创业仅仅一年之计,大特保就完成A轮融资,总额1.8亿人民币;2016年7月数千万美金B轮融资完成,目前投资方包括台湾中华开发、复星昆仲资本和策源创投等,估值已经超过10亿人民币。
“我们的用户以年轻人为主,主要分布在28到45岁之间。700万的注册用户中,转化率超过一半。”大特保CEO周磊告诉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近年来互联网保险是创业热点,但主要是以比价商城、车险以及代理人服务模式为主,大特保为何选择了健康险作为突破口?据我所知,健康险在过去几年里从未盈利,是各家保险公司久攻不下的难点。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周磊:我们之所以定位健康险,主要是希望回归保障本源,填补健康险的中高端市场。在传统行业保险领域,健康险的发展确实举步维艰,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赔付率的居高不下。健康险在海外成熟市场渗透率最高的一个险种,但在中国反而是渗透率最低的。究其根本在于控费。
首先,保险公司和中介并没有一个实质的利益绑定。保险公司的商业模式是通过风险严控来提升承保利润,而中介则靠多卖保险来获取中介费。哪种人的保险最好卖?通常来说,风险越高的人购买意愿越强,比如说有家族病史,或者罹患病情却仍在隐瞒的人。因此,保险中介协助客户完成欺诈的情况在业内并不鲜见。
所以我们的做法是跟保险公司盈亏共担,我们卖出去的险种,挣了多少承保利润我参与分配,同样的亏了多少我也一起承担。这样保险公司会比较放心,而我们在筛选客户的时候也会非常注意尽可能规避逆选择风险,这是对传统意义上来说中介定位的颠覆。
除了保险公司以外,我们还希望和用户进行深度的利益绑定。表面上看,保险机构跟用户之间永远是对手,但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对于健康险来说,保险赔付是用户的第三层需求,而在此之前,用户的第一层需求也是根本需求是不想生病,其次是万一生病了,能够获取好的医疗资源。传统健康险一般忽略这两个需求,而恰恰只有满足用户的这两个需求才能加强和用户的互动,取得用户的信任,并实现有效控费。因此我们的做法是联合外部的资源一起探索,将保险、健康管理、医疗三个模块真正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