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攻与防守
去年是我人生压力最大的一段时期。我买了一套400多平方米的房子,在广州的郊区,是一套联排别墅。这套房子接近400万元。按照我的规划,卖掉手里的另一套房子,再凑上一些当年的业务收入,就完全足够房款。但没想到去年房地产调控,市场的成交量很低,原先的房子很难卖出去,即使成交价格也不高。由于限贷政策,我也无法从银行贷款,所以现金流遇到了很大困难。
我只能向亲戚、朋友们借钱。但我们这样的年龄,很难从亲朋那里借到上百万的资金,大家都在爬坡。将心比心,也可以理解。每个人的状况都可能脆弱不堪。为了填上最后的资金缺口,我四处借钱,利息很高。那段时间心里难免惶恐,每天都仿佛兵临城下,算计着还有多少余粮。
幸运的是去年我的业务收入不错。在等待了一段时间后,原先的房子也脱手了,终于跨过了这道门槛。为什么我要在37岁的时候买这套房子?其实我也是在给自己的未来,或者说为退休和养老生活做一点准备。这房子既是我未来生活的载体,也是积累财富的手段。
一方面,我要给自己加上一个保险栓,就像巴菲特说的,给自己的人生构筑一条护城河。保守地看,买房子至少是一笔强制性的存款。我知道自己还在一条快速跑道上,可以适度增加自己的负债率。就像一个公司,处于高速增长期,负债率可以高一些,到一定规模了,债务自然降下来了。下决心冒这个风险,是因为我的风险意识小。过去每次买房子,都很快看到了升值。
另一方面,我也看到了自己未来的生活方式——那个房子足够大,有院子,有天井,有草坪。我可以在河边骑自行车,养狗浇花,可以有一个大书房,摆上三台电脑,炒股票、炒期货、炒金属。儿子和女儿逐渐长大,他们也需要一个更舒适、自然的成长空间。这是我退下来后想要的生活。
这些年我已经逐渐厌倦都市,追求更散漫的田园生活。有些人喜欢下楼就吃一碗肠粉,而我不是,我宁可饿着。我喜欢居住在城市的边缘或者几座城市的缝隙中,可进可退。
买房子的经历,让我重新梳理了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年纪大了要过怎样的生活?需要多少朋友,认识多少“牛人”才能有安全感?可能一个都不需要,没人能给你安全感,除了你自己。在我45岁之前,我要把自己那条“护城河”先挖出来。欲望多,就挖深一点;欲望少,就浅一点。
退休意味着比较淡薄的生活,自由、健康、快乐。和我过去的生活比,只是不挣钱了,但享受的方式是一样的,享受生活的成本更低了。以前我必须开某个档次的车,穿某种牌子的衣服,组织一些饭局,但养老阶段这些都不需要了,不会再为社会关系花钱了。房子有两套足够,60岁卖一套,70岁卖一套。我还问过一位医生,中国治疗癌症要花多少钱,他说20万元吧,做手术十几万元已经是豪华型。如果我得了什么稀奇古怪的大病,那也没办法了。
所以,我算了一下,对我而言,净资产能够有800万元就够了,包括房子、证券和现金。金融资产和不动产可以按照2∶8配置,这就能保证一个有尊严的养老生活。另一方面,我也有被啃老的准备。儿子来吃我,就要按照我的规矩来,我吃什么你吃什么。生存没问题,面子自己挣。
活到这个岁数,于我而言已经知道了人生的精彩在何处。我看到了前面的风景,未来应该怎样。但可悲的是,也看到了自己要老去,吃饱等死。看到烟花上天,很美,但马上就落下来化成了烟。我快要爬到人生的峰顶,也知道自己下山时的狼狈样子。但是人不可能让思想成熟、身体强壮、财富积累三个指标同时处于巅峰,这不是自然规律,除了极少数的天才,就像扎克伯格才能够做到。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