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尽管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医疗保障体系日益完善,然而,身患诸如此类大病的患者数量每年都在增加;而每一位患者背后,都有一个被巨额治疗费用压得喘不过气的家庭。在仍需社会救助才能完成生命救赎的当下,许多爱心人士对于大病救助的热情却在消耗殆尽,只有一些悲情故事才能重新燃起公众对于大病患者的救助热情。一面是不完善的救助机制,一面是越来越多的求助渴望。
救助渴望背后的悲情故事
2011年3月31日,河北省河间市男子孙文辉为了给身患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儿子孙凯筹集治疗费用,到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求助。当被告知“没有针对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救助”后,因救子心切,多方救助无果,一时冲动孙文辉采取了极端方式劫持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工作人员。随着这个“劫持案件”背后的故事被大家得知后,人们对这位“勇敢”的父亲报以同情,此前紧闭的“救助大门”,瞬间被捐助洪流所冲开,以这种极端方式,很快募集到了30多万元的治疗费用,骨髓捐献的志愿者也很快找到,手术也顺利完成。
2011年5月,河北省滦平县安纯沟门乡骡子沟村32岁的齐晓芳,突感不适,今年正月,被确诊为尿毒症。为了给齐晓芳治病,这个贫困的家庭,不仅花尽了所有积蓄,还欠下了十几万的外债。面对多达45万元的手术和后续治疗费用,母亲曹桂芬决定“割肾救子”。为了筹集到所需的手术费用,曹桂芬选择沿街行乞,在曹桂芬看来,这种方式是她为挽救儿子生命唯一选择。经过媒体报道后,曹桂芬行乞救子的故事感动了大家,也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承德市委书记也作出批示,很快社会各界共为齐晓芳捐助善款27万元。
孙凯和齐晓芳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有一位深爱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他们的父母在面对求助无望时,没有选择放弃,而以一种极端的、悲情的方式,发出了作为父母的最后呼唤;同样幸运的是,他们最后的努力没有白费。然而,当我们为孙凯和齐晓芳感到庆幸的同时,仍有许许多多和他们一样身患大病,需要救助的家庭,却无助地奔波于求助的道路上。
及时体检或可预防大病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透析室每天都异常忙碌,天蒙蒙亮,等候室就坐满了等待透析的病人。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