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慈善捐助中,大病救助还是一个‘浅盲点’。”河南省慈善总会师戌平秘书长感叹。
她所说的“浅盲点”是指,对于有爱心进行慈善捐款的个人和企业而言,绝大多数将捐款的对象锁定在救灾、助学、助困、助孤等,对于大病治疗的救助,在以往有现定性的捐款中所占比例极少,捐助热情相对较低,形成捐助“洼地”,仅比未覆盖的“盲点”稍强些,被称作“浅盲点”。
师戌平秘书长分析,其中的缘由主要是不少捐助者彷徨于大病医治的“捐助价值”在哪里?大病救助的成功几率偏低,多次救助,多次失败后,慈善捐助者难免产生“挫败感”,这一点也成了影响大病慈善捐助的难点。
采访中,一位热心于慈善事业的郑州市民告诉记者,她曾先后出资6万元,参与救治过3名大病患儿,其中一位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两名为白血病患儿。
“这三个孩子如今都不在了,特别是12岁的白血病患儿,在他做骨髓移植手术期间,我经常到医院探望。孩子非常可爱,相貌出众,毛笔字写得特别好,但最终还是走了。孩子离开医院的那一天,我去送行,情不自禁摸了孩子的小脸,触摸那种冰冷,那一刻我整个人都快要被击倒了,内心非常失望。现在我仍参加一些捐助活动,但会选择为贫困学生赞助学费或购置学习用品。”她感叹,在慈善的路上,爱心有时也会疲惫不堪!
郑州市多家医疗机构的负责人表示,对于院内出现的大病困难患者,医护人员基本上都参与过捐款捐物的爱心帮扶,有些心外科、血液科的大夫一年捐款甚至近万元,但总体而言,不是长久之计,不能从根本上解救大病患者。
慈善仅是大病救助的“单行线”
“慈善救助仅仅是大病救助的‘单行线’。这种方式只有在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多方联动的机制下,才能更有效地实施大病救助。”被誉为“中原社工实务第一人”、创办了河南省首家专业社工机构的陈骋说。
自2009年2月16日温家宝总理在天津火车站偶遇白血病患儿李瑞并以个人名义对其进行了救助后,陈骋所在的郑州绿城社工服务站就发起了“向总理学习”救助白血病患者的活动。他们的目标是:倡议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向总理学习,奉献爱心,积极加入到白血病患儿救助行列,为推进建立政府、企业、社会携手共同救助白血病的长效机制而努力。到2010年4月,服务站已举办公益活动14期,共向社会募集善款近10万元,向26名大病患者提供了7.7万元的资助。
被誉为“中华慈善大使”的河南人赵俊方,多年从事救助工作。就在今年的3月28日,他与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魏青刚、感动中原人物当代孝子张尚昀、全国劳模朱素玲、全国“三八红旗手”申红等人,刚刚为一名贫困白血病患者发起过一场广场募捐活动。
“当天热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共募集资金6000余元,但对于白血病患者的治疗,这些善款杯水车薪。”赵俊方认为,特殊的大病患者救助,还是要依靠政府施救。他了解到,江西省已初步确定了“政府支持、社会参与、慈善运作”的儿童大病救助思路,省、市、县三级联动,最高可为患者提供6万元的救助。
我省一家长期从事慈善捐助的企业负责人表示,完全由政府为大病救助埋单,也不现实,可尝试更加灵活的方式鼓励企业参与其中,如支持企业冠名专项基金,或通过政府购买产品的形式,定向引导企业救助大病患者。
郑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长王军强认为,可以探索在大病救助的志愿者服务中引入“储蓄机制”,即将参与大病救助的志愿者服务详细记录并“储值”,在志愿者及其家属需要帮助时,以志愿者服务的形式给予“支付”。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