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iphone手机,就想起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这是在“果粉”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的确,这位伟大的企业家用创造力改变了世界,却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年仅56岁就因胰腺癌过世。他的离去其实也提醒我们,须对健康及自身拥有保障的加倍重视。
减轻个人医疗支出负担
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人一生罹患重大疾病的概率高达72%,从近30年的数据来看,恶性肿瘤等重疾发病率在全球以年均3%-5%的速度递增。而根据中国精算师协会最新发布的《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06-2010)》显示,6病种(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终末期肾病)经验发生率最低的为9岁的男性与7岁的女性,之后就会随年龄增加而逐年快速增长。在接近60岁的时候,死亡比率达到峰值。25病种(中国保险行业协会颁布的重大疾病有关定义所规定的全部25种重疾)的经验发生率与死亡比率也呈现类似变化趋势。
可见,对任何人而言,“先保障,后理财”都是一个重要话题。此间,未雨绸缪,及早购买重疾险产品,是应对未知风险的有效策略。所谓重疾险,是指以特定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心肌梗死、脑溢血等)为保险对象,当被保险人患有上述疾病时,由保险公司就其所花医疗费用给予适当补偿的商业保险。
保险业内人士表示,虽然重大疾病的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高额的医疗费用相当惊人,根据卫生部的数据,重大疾病的人均医疗支出一般达到人均卫生费用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不仅给病患造成心理负担,通常还会使其在财务上陷入困境,即便对很多中产家庭而言,也是极重的财务压力。而购买了重疾险,只要被保险人确诊的疾病符合保险合同条款中的保障对象,即可对其因病所致的医疗花费进行补偿,既减轻个人的医疗支出负担,也为患者的家庭撑起一把保护伞。
度身选择合适的健康保险产品
目前,市场上各大险企推出的重疾险产品种类繁多,难免令人无从着手。对此,保险业内人士表示,目前重大疾病保险主要有消费型和储蓄型两种,消费者可根据自身实际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产品。
消费型与储蓄型重疾险的主要区别在于交费方式及保险期限。其中,消费型重疾险能用较少的保费获得较高的保障,同时交费期限长,若保障至65岁,交费也应延至65岁。而储蓄型重疾险,则是每期交费固定,且交费期完后仍有保障。例如,30岁投保交保费至50岁,在这之后不需交费,但一直拥有保障。缺点是前期相同的保障,保费却相对较高。
相比储蓄型,消费型重疾险具有重保障的特性,且价格实惠的多,以某保险公司一款保障额度为30万元的重疾险为例,储蓄型保险组合每年保费为3803元,而消费型保险组合每年保费刚过1000元,两者相差近3倍。因此,对20岁到30岁,年纪尚轻、事业处于成长期,需要高保额的中青年人群来说,消费型重疾险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不过,人一旦过了40岁以后,身体素质开始下降,消费型重大疾病险的保费提升速度非常快,而储蓄型重疾险的保费提高比例几乎不动。因此,相比消费型重大疾病险,储蓄型重疾险在保费方面占很大优势。如果需要长期、持续地获得重大疾病保障,从保费角度长远考虑,储蓄型险种可能更经济。更重要的是,大部分保险公司对55岁以上的人群停售重疾险,保障会出现空档。所以,在家庭经济负担变轻的时候,消费者要考虑添加储蓄型产品,保障年限能拓宽到65岁甚至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有不少青壮年人士认为,自己身体健康,无须立即投保重疾险,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工作压力增大、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等原因,重大疾病的发病率已呈年轻化趋势,不可不防。而且,重疾险作为健康险的一种,保险公司做预案时,会将投保人的年龄作为一个重要的杠杆,依据各年龄段的大病、慢性病、住院及康复指数来提高门槛,进而规避风险,而年轻人买重疾险一般不会遇到因身体原因被保险公司要求增加保费或者部分责任免除的情况。比如40岁投保重疾险,费率上就比较划算,“起步价”要比45岁低得多。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