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险开始注重轻症保障,这一现象不仅引来监管层的重视,而且还让内地险企的精算师们肩负不小的压力。
随着国内寿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有些公司开始“学习”香港重疾险模式,将“病种分组”“多倍保额”等嵌入重疾条款中,进而形成新型重疾险产品。
新快报记者注意到,与传统的重疾险不同,新型重疾险更加注重轻症保障,而且发生一次重疾理赔后,只要满足相关条款要求,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确诊患病,依旧有机会获得理赔。无疑,这样的给付模式创新,将给内地保险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
现状
一次患病理赔后合同即告终止
内地客去香港投保的新闻屡见报端,这让监管层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为了打击“地下保单”,保监会近两年多次发文提示投保香港保险的风险。但实际上,压力最大的恐怕是内地险企的精算师们。内地居民们用脚投票制造了香港保险的火爆,内地险企精算师们也不得不承认香港疾病类保险具有“给付灵活+轻症设计”等产品优势。
据悉,内地过去的“重疾险”,准确地讲应该叫“危重疾病保险”,被保险人一次患病得到理赔后,合同即告终止。此外,被保险人患过
重大疾病后,由于存在理赔记录,很难再购买到重疾险。事实上,单就疾病保障而言,重疾险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更有意义,但那些与重疾有关的轻症却被划在内地重疾险的门外——这些都是内地传统重疾险固有的缺陷。
变化
多家险企开始重视轻症设计
在寿险费率改革的背景下,内地险企出现一种新的趋势,那就是“学习”香港疾病保险的产品形态,重视轻症设计,以此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新快报记者从业内获悉,
新华人寿、
太平人寿、
友邦保险等多家险企均已推出“新型”重疾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