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北京的老张和张太太,今年分别是40岁和35岁,一年合计总收入在20万元左右。他们有个儿子,1997年9月21日出生,现年10周岁。
家里的财务大权一直由张太太掌管,保险的事情也是张太太在操持。老张夫妇特别疼爱儿子,儿子刚出生不久,张太太就给儿子买了2份平安少儿险。到了2005年,又给孩子买了新华人寿的“红双喜望子成龙”两全分红险,2006年又给儿子从太平洋寿险公司买了“小康之家幸福一生”两全分红保险。
在1997年和1999年的保险“促销”大潮中,张太太也给老张买了一份中国人寿的“递增型养老保险”和“平安康泰终身寿险附加万寿定期寿险附加住院安心险”。张太太自己也有不少保险。1998年她给自己买了平安康乐终身医疗险,1999年她为自己买了平安福寿30年期的寿险,2001年也赶潮流买了“平安世纪理财投资连结保险”,2003年买了平安康顺女性终身重大疾病保险。
保单诊断:保险规划的亮点与不足
从张太太一家的保险规划来看,买的商业保险还比较全面。其中还有一些亮点值得投保人借鉴。例如,张太太在1997-1999年这3年中为自己、老张和儿子购买少儿终身险、养老险和终身寿险这3类长期寿险,是非常明智的一个选择,因为当时的利率还比较高,买这些产品相当划算。
除了在高利率时代购买长期寿险,我们发现张太太还有一个令人称道的地方,就是能够选择一些比较“稀有”的保险产品。比如,张太太在2006年为孩子购买了太平洋寿险的小康之家幸福一生两全保险,这本身并没有什么可称赞的,因为此时的少儿教育金保险已经不比上个世纪90年代末那时的保单,可是张太太却在这份保单后面为儿子附加了太平洋终身住院补贴保险。这也是市场上硕果仅存的终身医疗补贴保险。
在很多类似张太太这样的中年三口之家,不少家长非常重视给孩子买这样那样的保险,但却忽视给有经济收入能力的夫妻双方安排保障。但张太太很好地规避了这一常见的家庭保障结构安排上易犯的“通病”。虽然儿子一出生她就为其购买了保险,儿子的保单也是全家的第一份保单,但随后不久,她就陆续给自己和老张安排了保障,这是值得所有掌管家庭理财大权的主妇们学习的一个思路。
保险规划师建议
建议一:不要盲目退保和投保
对于持有老保单的客户是否需要退保的问题,专家认为,首先可以咨询一下相关的保险公司能不能免费升级老保单,如果不能,也不要盲目退保。因为退保不仅要面对很大的损失,而且,再投保时年龄增大,费率也将增加,等于又间接损失了一笔保费。CONTENTSPLITPAGE#
建议二:加重家庭支柱的人身保障
老张夫妇各自的年收入水平差不多都在10万元左右,孩子只有10岁,那么最好能够选择6倍于自身收入的身故保障总额,以承担相应的家庭责任(主要是为孩子考虑到18周岁成年)。如果希望在孩子大学毕业前都不受父母各种意外因素影响,最好能考虑10倍于自身年收入的身故保障额。
目前老张可以从平安康泰终身寿险中获得8万元的身故保障,从中国人寿递增型养老险中获得5万元的身故保障(基本保额的10倍),总的保障额度只相当于老张差不多一年半的收入,显然不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原因在于张太太为老张购买保险的时间较早,老张的保单在1997年和1999年购买,此后再也没有调整过。
那么,如何解决老张人身方面保障不足的问题呢?建议为老张增加20万元额度的10年期定期寿险(保障期刚好覆盖孩子大学毕业),以及20万元额度一年一买的意外险。
而张太太自身的现有保障还算比较完善。她可以从平安康乐保险(防癌险)中获得5万元的身故保障额,从平安福寿30年期寿险中获得10万元身故保障额,从平安康顺女性终身重大疾病险中获得5万元的身故保障额,从投连险中获得20万元左右的身故保障额,总的身故保障额已经有40万元左右。建议张太太增加一份10万元额度的意外险即可(因为张太太的普通寿险已经有不少了)。
这样夫妻俩的身故保障总额都差不多提高到了50万元,能够基本满足实际生活的需求。
建议三:人到中年关注健康保障
虽然张太太自身已经早早安排了长期防癌险和女性终身重大疾病险,投连险后面也附加了个人住院保险。但是老张的健康医疗险却是一片空白。
岁月不饶人,加上现代社会中的工作压力和各种外界污染因素,如今职场中的人几乎都处于体力透支的亚健康状态。重大疾病低龄化趋势也越发明显,还有各种稀奇古怪的病也越来越多。今年,老张已经40岁了,建议张太太应该为老张加保一些重大疾病和住院医疗补贴方面的保险,以抵御可能发生的家庭“疾病危机”,让作为家庭支柱的老张安心工作,免去后顾之忧。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