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赵说,也有一两家公司销售纯保障的重大疾病保险,保30多种大病,年保费1000多元。价格蛮合适,可细看条款,她又打了退堂鼓:“最多保到70岁就终止合同了,我们从年轻时开始交保费,不就是为了年老体弱时多一份保障么?而保险公司在保户风险较小阶段赚足了钱,等他们到了高风险年龄段就中断合同。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想想,就是不合理、不实惠嘛!”
重大疾病保险“门槛高”,住院费用等医疗险能满足普通百姓的保险需求吗?记者采访发现,传统寿险公司仍将这类险种作为长期寿险的附加险出售,而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已经推出医疗险类主险,比如住院费用险,年保费千元以内,保额10万元,只限总保额不限制住院次数。业内人士提醒,对于这种“看上去很美”的1年期医疗保险,必须仔细看条款是否注明无条件续保。否则当年发生赔案,保险公司第二年续保时要么加价、要么拒保。眼下一些财险公司为促销车险推出的“短期健康险”,基本上都是这样操作的。
加大监管力度,加强政策扶持,增加保障类产品供给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7年健康险保费收入在医疗卫生费用中的占比仅为3.5%,而美国高达35.1%;全国基本医疗保险支出1562亿元,而健康险赔款仅40亿元,在减轻居民医疗支出负担方面,发挥的作用仍然十分有限。
如何让健康险健康成长?
“保险公司仍然难抑保费冲动,以销售分红、投资类险种为主,并不在研发、销售健康险业务方面下功夫,这种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南开大学保险系主任朱铭来教授给记者一组数字:今年前两月,在人身险总保费收入中健康险的保费收入占比仅有4.9%,远低于发达国家30%的常规占比。即便是专业健康险公司,其保费收入八成以上也是来自带理财性质的业务。采访期间记者接到了信诚人寿一位代理人的电话,他千方百计劝说记者投保期年缴保费8000元左右“也能保大病”的理财险,谈及该公司另一款保费千余元的重大疾病保险,他干脆告诉记者“不划算,别保了”——在佣金利益的驱使下,代理人这关也“卡”住了健康险的“脖子”。
“几年来中国人寿等公司在农村大力推行小额意外医疗保险,都是‘低保费、低保障’的险种,利润不高,但农民非常喜爱,保险公司的形象大为提升。做百年老店,就得目光长远、为客户着想。”朱教授指出,保险监管部门必须下大力气调整寿险业务结构,敦促保险公司耐寂寞、务正业,强管理、抓产品,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保障需求。
改善商业健康险发展的外部环境也需多方努力。“比如控制道德风险问题。在保住院不保门诊的情况下,很多医院和患者合谋,挂床住院、伪造病历、虚开医药费用。这种欺骗行为加大了保险公司经营的风险,影响其发展纯保障业务的积极性,也侵蚀了所有投保人的利益,提高了保险费率。”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系主任王绪谨认为,必须由政府部门主导,建立公开透明的数据平台,供保险公司、医院和患者实施动态监控。
政策扶持尚需细化。朱铭来教授说,新医改明确了商业健康险对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地位,拓宽了商业健康险的发展空间,但真正做到医保、社保两条腿走路,还要参照国际经验,以优惠政策鼓励居民投保。“在很多国家,居民、企业投保商业健康险的保费是被允许税前列支的;针对学生等特殊群体的商业健康险业务,国家也免征营业税。配合新医改的推进,相关的政策措施还应逐步调整、到位。”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