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报销型医疗保险 | 重大疾病保险 | 津贴型医疗保险 | 护理保险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健康医疗险频道 > 专家教你买保险 > 正文
负增长魔咒困扰中国人寿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不久前刚升格为副部级的中国人寿(18.19,-0.13,-0.71%)正在经历增长的“烦恼”。这样的“烦恼”其实也是中国寿险业正面临的困境。
另外,统计显示,从3月单月保费收入增速来看,国寿、平安、太保和新华3月的单月保费增速分别-10.4%、-20%、-2.9%和12.9%。除新华保险(33.97,-0.19,-0.56%)(601336,股吧)之外,其他三家公司3月单月保费均出现负增长。兴业证券(微博)(12.07,-0.33,-2.66%)(601377,股吧)保险分析师张颖认为,这与去年同期的高基数相关,以平安为例,2011年3月公司推出一款趸交保险,当月规模保费高达202亿元,保费收入为155亿,拉高了今年增长的基数。
 
  4月26日披露的国寿一季报显示,净利润为56.25亿元,同比减少29.4%,原因在于报告期内股票市场有所回升,但仍持续低位运行,资产减值损失增加所致。但也非都是坏消息,好的一面是国寿退保率由去年底的2.79%回落至0.76%。“这次的确没有想到3月份的数据会创新低,在2月份时,我们还判断寿险业会有起色。问题不只是银保渠道,个险渠道也陷入了瓶颈,整个行业缺乏增长的驱动力。”兴业证券分析人士说。
 
  究其原因,上述分析人士认为,业绩下滑除银保渠道萎缩外,也与国寿战略定位有关。
 
  国寿两难
 
  一直希望积极转型的中国人寿正面临着两难的境地。“与中国平安(微博)(40.71,-0.48,-1.17%)(601318,股吧)、友邦保险相比,感觉国寿在产品与销售策略方面,有些定位不清。”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教授郝演苏(微博)说,“包括国寿的资本运作能力、市场化动力等还有待加强。”
 
  一位了解国寿的金融机构高层认为,在中国经济增长减速、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人寿亦适逢最佳历史转型机遇期。“正好可以刮骨疗伤,痛定思痛,分析原因,找出差距。”
 
  自2003年重组改制上市之后的国寿,一些体制机制优势、先进的市场化动力正慢慢衰减。另外,作为寿险业的旗帜性公司,国寿的业务重点多年来一直保证着要“冲规模”。
 
  “产品策略与销售策略比较保守,但最终还是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上述金融机构高层评价说。他认为,中国寿险业模式需要二者兼顾,既不能纯粹做保险,因为难与银行理财产品竞争,又要多加保险要素。“当整个行业遭遇发展瓶颈时,有的公司开始成立自己的销售公司,有的推出创新产品策略,但国寿还没有显现出新的动作。”一位保险行业的资深人士认为,这可能也与国寿此前领导层没有长期稳定有关。
 
  事实上,中国人寿管理层也看到了自身体制上制约公司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为此,国寿欲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推进体制机制的改革。
 
  据悉,在国寿基层有种“500强与500块”的夸张说法,尽管国寿已步入世界500强,但基层员工收入仅500块。且费用报销链条很长,县级公司经理还得为日常费用垫资。“我们在业务发展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与此有很大关系。”在国寿内部工作会议上,上一任掌门人袁力曾表示。
 
  此刻,行至挑战与机遇岔路口的国寿,面临规模与价值内涵的两难之选。当力推由“规模推动型”向“价值驱动型”的转变,大力调整险种结构和期限结构之时,急剧下滑的银保渠道与增长乏力的个险渠道,又令国寿难以放下“冲规模”的方式。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