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
健康险”六大误区
误区一:“我身体健康而且有医保,不用买健康险,或者等身体不好了再买”
医保的保障程度有限,医保能够报销的药品范围也很有限,在英、德这样的
社保极其完善的国家,尚且有大量居民购买商业健康险,在我国就更需要未雨绸缪。
根据公开数据,人的一生罹患重疾的概率高达72%,现在健康不代表未来永远健康,根据调研,我国大陆居民的综合健康指数呈现V 字型变化,其分值从30岁开始下降,50至59岁触底,花甲之年后回弹。换言之,30岁之后我们的健康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而且作为健康体和带病体的保费要求可有天地之别,为了避免一朝之内痛心疾首,给自己早点准备一份合适的健康险还是很有必要的。
误区二:“买一种健康险就足够了”
例如,买了
医疗保险固然能够得到比较合适的保障,但难免会留下保障缺口,而重疾险等非费用补偿型的健康险并不受损失补偿原则的束缚,一旦出险可以与其他产品同时获得赔偿。
反之,重疾险也不能涵盖所有病种,需要其他健康险予以配合。因此,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为自己量身定做多种不同的健康险当属先见之举。
误区三:“关注收益多于保障”
市场上有很大一部分产品是储蓄型健康险,这些产品虽然有着颇为令人动心的收益返还,但透过眼花缭乱的条款看本质的话,到期返还部分的收益率一般来说都是明显低于银行定期存款税后利率的,而我国保险公司的分红也是极为有限的。因此,这部分保费还不如选择一款稳定的理财产品更为实惠,更何况如果急需用钱不得不退保的话,只能得到保单现金价值,甚至比本金数额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