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CPI降至5%以下,通胀预期缓和,货币政策放松的概率进一步增大,市场降息的预期加大。
火热的2011银行理财
2011年对于大部分投资者而言是梦魇的一年,白领冯文在回顾这一年的投资理财之路时,感叹道:赚钱太难了!
2011年初,冯文拿着去年辛辛苦苦攒下的10多万元购买指数型基金。前三四个月,随着大盘指数缓慢上涨,基金净值略有上涨,不料股市刚上3000点后便开始震荡下行,不到半年时间,已跌到2500点以下,冯文的基金也亏损近20%。
此时,正值金价首轮下跌后反弹,冯文判断黄金会迎来又一波上涨行情,于是将基金赎回后,在1700多美元的价位购入纸黄金,可让他始料未及的是,不到一个星期,金价再次下跌,短短两个星期,已跌至1600美元以下,账面亏损近10%。
“早知如此,还不如把钱存在银行里,或者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辛辛苦苦投资半年,原先的10万多元不但没增值,反倒缩水了近30%,冯文心里很不是滋味。
其实,在2011年,冯文的投资经历算得上是众多普通投资者的一个缩影。在能够看得到、摸得着的投资理财领域里,要么是坐“过山车”,大起大落;要么干脆跌跌不休,萎靡不振。人们很难发现一个稳定上涨又适合大众参与的投资品种。“别说跑赢CPI,能保住本金就不错了。”冯文感慨道。
到了最后几个月冯文调转思路,把所有的资金从其他投资渠道撤出,投入到银行理财中。“我用50多万元的资金,就瞄准低风险的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到期之后立刻买入新的,不断倒腾,半年多的时间就收益了三万多元钱,比存定期划算得多,而且一旦急用钱,还可以随时把资金抽出来。”冯文介绍道。
在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央行从去年以来一直在不断利用利率、准备金率和窗口指导等多种手段调控市场的流动性,银行流动性不断收紧,大量理财产品的发行更大程度上成为了银行应对考核要求的一种手段。尤其是每逢季末、月末的考核关键时点,大批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便接踵推向市场。同时,像信贷类理财产品也成为了企业融资的另一种渠道。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规模、收益率都创下新高。
2012的收益率将下降
很多人像冯文一样,在市场动荡的情况下选择了保守的方法理财,据普益财富统计,截至2011年10月底,各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为16527款,发行规模预计达到14.63万亿元,在2010年7.05万亿元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在发行规模大幅增长的同时,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也节节攀高。
这不,春节七天长假一过,冯文就走进建行,这次他要购买的是中国建设银行“乾元—共享型”2012年第31期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60%。
假设冯文投资50万元本金,产品期限为60天,中国建设银行公布的客户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60%,中途未进行预期年化收益率的调整,且在产品到期日,实际收益率达到了预期收益率,则在到期日客户的投资收益为:50万元×4.60%×60÷365≈3781元(四舍五入)。
此收益在其他投资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还是值得关注,但是今年的这个收益率确实没法吸引人。
“今年肯定不会像去年动辄给出6%的收益率,考虑到市场环境变化以及监管约束,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将趋于理性和规范。”建设银行的理财经理向记者表示。
该经理表示,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迎来井喷式发展,收益率“水涨船高”的同时,其中潜藏的变相高息揽储行为以及资金池模式风险等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随着规范银行理财业务组合拳的出台,分析普遍认为,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将有所“降温”。
挂钩型产品“上位”
“一方面是今年货币政策开始放松,预计流动性环境较去年会有所宽松;另一方面是去年占到发行量近四成的超短期产品被叫停,也会影响到今年的发行量水平。”上述理财经理表示。
具体到产品层面,“从今年产品开发的规划来看,业务创新是重点”。
他表示,不论是投资模式还是产品形式,目前各家银行同质化情况比较明显,量化投资水平不足。“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多为信贷资产、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实际上,投研团队量化投资能力并不突出,这会制约未来银行理财市场的发展。”
他透露,从今年趋势来看,信贷类产品发行量或将有所下滑,挂钩汇率、利率、股票、基金等的结构性产品发行量将稳步上升。目前各行已针对2012年的市场情况制定新产品研发策略,“发行数量上肯定是传统债券类等产品占大部分,不过量化投资产品、挂钩贵金属产品以及另类标的如艺术品投资等产品发行量会比2011年有所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