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保险理财、银行理财到底有何区别?对这一问题,不少人心中或许感到疑惑。
端午期间,记者收到招商银行(行情,资金,股吧,问诊)发来的招商信诺的调查邮件,称填调查问卷获赠交通意外险。邮件中,招商信诺表示:“保险是理财,不是储蓄。所以不要把买保险跟把钱存银行作对比。钱放在银行得到的是利息,钱买保险买到的是保障。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周围的买保险的人计算买的保险分红多少,将来可以挣多少钱。其实这些看法都是存在一定的误区的。保险买的是保障,而保障是需要付出资金成本的。”
从招商信诺的这段话,我们不难看出,保险公司和银行在推荐产品时仍然希望把保险的保障作用放在首位,而非收益,这显然与记者实地调查的结果相悖。如果说保险买的是保障,那么银保产品的保障体现在何处?除了赠送的一份交通意外险外,似乎再没别的了,甚至部分银行在推荐产品时干脆直接说没有保障,主要就是理财,更不会涉及退保或理赔注意事项等。
可见,从银行和保险公司本意来说,或许真的希望给客户以保障,但是目前多种因素使得银保产品难以承担起回归保障本质的重任。首先,不少消费者的保险消费心理并不成熟,买保险希望保障收益两手抓;其次,保险公司在应对激烈竞争、冲击保费规模、缓解给付压力等因素驱使下,又不得不去迎合甚至引导客户的这种需求;再次,保险公司要追求盈利,难以做到同时给客户高收益和高保障,因此就难免要假借外衣进行包装,甚至埋下一些陷阱,一旦客户行为不符合公司预期,可能就会遭遇退保难等各种问题。
有业内人士认为,保险和投资理财并不冲突,应扩充保险业态的内涵,使之和金融市场紧密结合,回归保障不是唯一目标,现在应是一个市场细分、产品丰富多样的时代,各种创新产品都应被接纳。但关键在于,无论保险公司还是银行,在向消费者推荐产品时应尽到如实告知、详尽告知的义务,让重要信息公开化、透明化,让客户自己做选择,这需要银行和保险公司对银保产品有清晰的定位,收益与保障正如鱼与熊掌,想要兼得并不是易事。只有产品定位清晰,才可能做到不以避重就轻或移花接木的手段欺骗消费者。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