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下半年的平安人寿万能险逆势扩张,仿佛是一扇保险版“罗生门”。
对于平安此番反常规出牌的缘由,来自平安人寿内部相关方,及其同行们等的解释并不如先前坊间所猜测的那么简单。
随着调查的逐步深入,除了被外界容易理解的“平滑准备金充足论”之外,支撑平安人寿万能险逆势而动的说法,还有令业内颇感不解的“高内涵价值说”,以及为平安资产管理公司预判今年国内资本市场可能前抑后扬而埋下伏笔的“吸金论”。
值得玩味的是,对于后两种解释,提出一方均遭到了反对方的严辞批驳——孰是孰非?迷雾再次缓缓升起。
份额逆势翻番
去年8月5日,中国平安官方网站的一则“在7月和8月这两个传统意义上的寿险销售淡季,首度尝试在代理自己产品的各银行网点开展全国性的万能险促销活动”的公告,吹响了平安人寿万能险反攻的号角。
尽管后来因为与监管层防止银保大起大落之意有些出入,促销活动棋至中盘便戛然而止,但身为国内保险业内万能险元老,平安人寿意欲力挽近几年的万能险颓势所做的努力并未停歇。此后,平安人寿在继续维持高结算利率的前提下,进一步通过大肆招兵买马、开拓新的银保渠道以及增加费用开支“三管齐下”,收效立竿见影,其万能险市场份额在今年头两月大幅增加。
截至去年年底,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平安、新华保险、泰康人寿、太平人寿和人保寿险国内7家主要的中资银保巨头的银保保费总收入约为2982.1亿元,其中中国人寿、泰康人寿和新华保险分别占据前三甲,占比分别为47.6%、12.6%和12.4%。而平安人寿银保则仅以142.5亿的保费收入,位列其中的倒数第二位,占比仅4.8%。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