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银行理财收益率下跌幅度环比放大,其主要归因于资金利率总体呈现宽松状态,令银行理财收益率中枢下移。“不过,尽管短期限资金面较宽松,但1个月以上期限的资金利率水平出现小幅上行,说明机构对于长期资金面仍然持谨慎态度。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或保持在高位,但较去年年底将有所下降。”某券商研究员向记者表示。
此外,普益财富研究员蔡栋梁还称,除资金供需面外,年内还存在两个影响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的重要因素。首先,面对余额宝等现金管理工具的竞争,银行理财产品需要以更高的收益率吸引资金,导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顺势水涨船高。其次,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令银行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定价自主性更强。
“如果利率市场化不是有限制的放开,即利率水平由市场供需双方定价,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则会随其投资标的的收益走势而波动,但并非简单的单边上升或下降。也就是说,产品的收益走势将出现明显分化,风险特征也将更为突出。”银率网分析师殷燕敏补充道。
风险差异化更为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渐高,受到投资者追捧,但是,近期处于“隐性刚性兑付”保护伞下的公募债券和信托产品出现兑付危机,无疑给市场投资者敲响了警钟。那么,兑付危机又是否会传递到以债券、信托等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要投资标的银行理财产品?
对此,殷燕敏认为,以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要投资标的的银行理财产品也会受到波及,尤其是投资于单一信托产品的理财产品。一旦所投资的信托产品到期出现流动性问题难以兑付本金及收益,银行理财产品将面临同样的窘境。
虽然银行为保声誉,或利用关联交易、续发产品等手段保证理财产品的到期兑付。不过,监管层在严格规范银行理财产品的关联交易问题,近期央行发布的《关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进入银行间债市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就明确规定:“管理人的自营债券账户与理财产品债券账户之间,以及同一管理人管理的不同债券账户之间不得进行交易”。尽管这仅是对债券市场交易进行了规范,但未来随着对理财产品信息透明度监管的加强,银行理财产品之间以及与银行自营账户之间的关联交易可操作空间将十分有限。
而且,若未来信托、债券等投资标的打破隐性刚性兑付,那么银行也不会继续做风险转移的“接力”游戏,其势必会转变投资理念,加强风险控制。“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差异化将更为明显,高收益必定匹配的是高风险,而理财产品的风险也将真正转嫁到投资者身上。”殷燕敏称。
因此,相对于大比例配置于银行间市场债券组合类的银行理财产品而言,配置较高比例信托产品的理财产品风险较高。专家表示,按银行类型来看,大型国有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较强,发行的非结构性组合类理财产品相对较为稳健,相应的预期收益率也偏低。而中小城商行以及农村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能力方面相对较弱,投资者对其发行的高收益信托类理财产品要相对谨慎。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