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已接近地方融资平台融资量。普益财富近日发布的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12月20日,2010年商业银行共发行了约9958款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规模估计约为7万亿元,相比于2009年约4.8万亿元的发行规模增长46%。
虽然滚动发行因素未从中剔除,但一位深入研究银行理财产品案例的专家认为,其中蕴藏着巨大风险,爆发可能先于地方融资平台。
这位深入研究银行理财的专家分析指出,现在的理财产品有“高息揽存”的一面,银行可能只有拆东墙补西墙,“犹若多米诺骨牌,未知局面恶化的那一天何时到来。”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撰文透露:截至2010年12月21日,当年发行的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2.77%,12个月期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55%,分别比这次加息前的一年定期存款利率高0.27个和1.05个百分点,也接近或超过了消费物价指数。
有大行高管称,一些中小银行的流动性缺口已到岌岌可危的地步,而大型银行,也面临一定存款压力,其中一家大行“手头相当紧张”,但为保证在年初的信贷市场抢得先机,囿于贷存比压力,吸存大战无可避免。而对于过度投放及创新机制较为活跃的银行来说,一枚硬币的背面就是:拉存款即意味着大力推销银行理财产品。
此外,银行理财产品的性质究竟是私募还是公募,应该接受何种程度的监管,在采访中,竟然没有几个人能说清楚。界定不清晰,加剧了市场无序、监管不足或监管过度等问题。
“银行理财产品应该划入私募产品之列。”一位监管当局官员表示,这是和立法部门探讨过后的初步结论。
不过,理财产品在宣传及进入门槛方面仍存在很多模糊地带,比如,电梯里的银行理财产品广告,媒体报道,算不算公开推介?是否能按认购金额来划分私募和公募的界限?同时,银行理财产品也没有接受严格的第三方监管和信息披露。
“中国的银行理财产品合同太过简单。”一些银行理财人士承认。一个直接的疑问就是,在此情况下,对于投资者来说,是否将承担所有风险?近年,市场关于理财的纠纷案例不断涌现。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