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频繁的加息使得理财产品收益步步攀升,特别是近期销售异常火爆的超短期理财产品。不过,理财专家提醒说,此类理财产品有如“雾里看花”,这个高收益率很可能并不是最终收益,即使灵活型短期产品也暗藏时间成本风险。
须认清收益算好账
超短期理财产品以时间短、收益率高和风险低的特点,获得不少投资者的青睐。然而,据笔者调查,在这些产品看似高收益的背后,由于投资期限短暂,利润摊薄后的实际收益往往并不美好。
如马先生购入了50万元某银行推出的7天期理财产品。他说:“即使在加息后,如果只存7天活期的话,收益也可忽略不计,但购买这款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是4.3%,与同期储蓄相比,收益率提高了几十倍,我毫不犹豫地买了。”
的确,4.3%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完全可以跑赢定存利率,表面看起来相当诱人。但值得注意的是,4.3%仅是年化收益率,计算此类产品的实际收益率时,还需要除以一年365天的时间;而且,“预期”、“最高”只是对未来收益的预测,并不是实际收益,目前大部分产品为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所以投资者还要考虑风险因素。
笔者发现,目前大部分银行发售的超短期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都在3.5%-4.5%之间,有的甚至达到5%以上。虽然这些产品远远跑赢了1年期定存利率,但是却经不起“细算账”。
例如一款7天期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投资起点是1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按照当前的4%的年化收益率计算,运作7天后,如果投资金额为10万元,实际收益仅仅约为76.7元(理财收益=投资金额×年化收益率×理财天数/365)。如此看来,虽然超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比同期储蓄要高出不少,但是如果理财资金偏少,投资这类产品的意义并不大,不如选择收益适中且更加稳健的中长期产品。
有投资者认为,即使收益再不堪,超短期理财产品也比储蓄、通知存款收益高出许多。但事实上,购买理财产品付出的时间、精力、承担的风险都是要计入的成本。而且,时下很多银行推出的所谓高收益超短期理财产品都是与同期限的SHIBOR利率相挂钩的。如此一来,投资者需要承担的风险将进一步加重。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