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时刻悬在脑后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6月24日,银监会召开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座谈会,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进行风险提示,并指出了当前理财产品乱象,理财市场恶性竞争等严重问题,并对银行理财的违规操作行为要求立即整改。
事实上,商业银行热衷于销售理财产品,一个最主要原因是,在理财产品的发售期和清算期,其募集资金可以计入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用来增加银行存款。
在当前紧缩货币政策下,存款是银行的生存之本。而且进入6月以后,监管部门开始对银行的存贷比进行日均考核,银行为了达到考核指标,大量销售理财产品。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分为表内理财和表外理财,表内理财产品包含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但表外理财产品却未纳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在监管上有一定难度。
某商业银行内部人士表示:“由于央行持续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加上实行日均存贷比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收缩了银行的放贷资金。银行为了增加收益,往往以发行信托理财产品和委托贷款的方式给企业贷款。目前,银行‘双重表外化’现象非常明显。‘双重表外化’是指存款‘出逃’到表外理财,造成负债方的‘表外化’;而银行大量代销融资性信托理财产品,委托贷款急剧放量,造成资产方的‘表外化’。‘双重表外’业务的扩张,规避了监管部门的监管,且没有有效的风险对冲机制。一旦表外贷款无法偿还,银行为避免声誉上的损失,必将动用表内贷款偿还理财资金,结果将表外风险转嫁到表内。”
所以,金融风险放大效用绝对不可以小视。此前,银监会就专门针对银行理财市场出过重磅炸弹,曾一度全面叫停过银行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
而这次银监会的理财业务座谈会,也再次给商业银行敲响了警钟。一旦理财市场乱象依旧,势必招致更加严厉的监管措施出台。到那时,受损失的不仅仅是商业银行,普通的投资者也受牵连。
笔者也注意到,银行《产品说明书》有关提前终止合同的条款规定中,明确只有银行有权提前终止合同,不对投资者提供提前终止权。所以,一旦政策生变,投资者的损失不可避免。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