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中信银行大连中山广场支行见到了前来购买理财产品的市民朱女士。朱女士这次出资10万元,购买了中信银行的一款理财产品。据她介绍,这已经是她近几天来购买的第3款理财产品了,而她购买的这几款理财产品都是3个月至1年的短期理财产品。
朱女士告诉记者,投资6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10万元,通常年化收益率都在4.5%—5.5%左右。按照年化收益率为5%来计算,6个月即可获利2500元。这些钱如果当做定期存款存在银行,6个月的利率为3.3%,利息即为1650元,两者想比较差了850元。所以,朱女士在家里的定期存款到期后,没有选择续存而把家里储蓄几乎都买了理财产品。
据记者了解,在我市,有着朱女士这样想法的市民不在少数,虽然大部分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和不断上涨的CPI相比还是赶不上其脚步,但多数产品的收益率能超出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不少。因此,不少市民选择将手中的存款转化为各种银行理财产品。
据各家银行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都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一部分的储蓄存款。跟随加息的脚步,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不断提高,很多市民误认为理财产品可以替代储蓄。
究竟理财产品是否可以代替存款呢?对此,中信银行贵宾理财经理王颖告诉记者,银行理财产品并不能完全替代储蓄。
首先,理财产品的发行时间和投资期限很有限,一般月末发行数量较多,而且,发行额度也相对有限,市民并非想买就能买到。另外,存款的起息日就是客户存款当天,计息周期即为客户的存款时间,到期后客户的本金和利息一并计入客户的账户中。而理财产品在发行前后通常都有一定时限的募集期和赎回期,比如当月1日发行的产品,可能七八日才开始计息,产品到期后资金还需2—3个工作日才能到账。在前期的募集期和后期的赎回期内,客户的资金是按银行活期存款计息的。
此外,银行理财产品还有一个很大的劣势是不允许提前支取,必须到投资期限截止后才能收回资金,对客户临时调配资金有一定制约。
另据记者了解,6月末时,各家银行集中发售高收益短期理财产品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记者走访各银行时发现,目前基本上各家银行都没有在售的3天或7天超短期理财产品。而销售最多的大都是1个月、3个月、半年或者1年的短期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通常为4%—6%左右。
王颖同时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市民应保留一部分存款作为应急资金,一般为3—6个月的刚性支出,例如一个家庭每月衣食住行的支出在4000元左右,可考虑保留1万至两万元的资金作为应急,这些资金可以通过银行定期存款的方式保存,市民通常可以选择3个月、6个月或者1年的期限。而利息和安全性相对较高的货币型基金,则以其申赎自由的特点,可作为存款的代替,以便市民在临时使用一定额度资金时可以随意调配。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