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分红险 | 万能险 | 投资连结险 | 理财百科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理财险频道 > 理财百科 > 正文
泰康人寿的2012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泰康业绩下滑,一方面与寿险业务未摆脱银保新政和受宏观经济影响有关,另一方面则与其自身过于依赖银保渠道、个险渠道较弱的结构性缺陷有关,这些因素均进一步阻碍了公司业绩进一步的提升。

  这几年泰康发展较快,急于做大保费规模,但疏于内部管理和业务结构调整。

  近日,一篇名为《保险业节流备战寒冬泰康人寿裁员瘦身》的文章被各大网站相继转载。

  该文章称,泰康人寿推出了“组织结构优化”计划,主要针对公司内勤进行裁员,其湖北分公司将裁员50人。据知情人士透露,泰康内部裁员最多的一个省级分公司达200人。

  这条消息似乎让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有点恼火,他随即在网络上对此予以公开回应,认为报道失实。泰康人寿也就上述报道对本刊记者回应称,“目前,我司没有任何裁员计划。”

  自2011年以来,这家公司的业绩着实发生了一些波动:近年来一直稳居寿险公司第5位的泰康人寿,首次被赶超,排名也一降再降。从今年上半年保监会公布的保费收入情况来看,泰康更是出现-7.84%的最大同比负增长。

  此外,媒体又相继曝出其罚单增长、业务违规等问题。

  于是,质疑声四起:泰康究竟怎么了?

  作为国内较早成立的民营寿险公司,泰康人寿从籍籍无名,到如今拥有北京CBD和金融街的地标性大厦,在泰康快速发展的同时,其中的机遇和挑战,只有陈东升“甘苦自知”。

  依葫芦画瓢

  “陈东升的泰康人寿。”提起泰康人寿,这是业内提及最多的开场白。

  当过研究员,办过杂志,有业内人士评价说,看上去英俊儒雅的陈东升不管做什么都很有激情。

  如今,已年过半百的陈东升有三个企业:一个是家族企业宅急送,另一个是嘉德拍卖公司,再有就是泰康人寿。陈东升39岁的时候创办了泰康人寿,虽然在三个公司中成立最晚,但在外界看来,泰康人寿是最具陈东升个人特色,也是最能反映他战略眼光的一家公司。

  陈东升有一个显着的标签——“92派”,他是这个后来引发诸多讨论和回忆的名词的发明者。事实上,他本人也是这个名词的代表。

  所谓“92派”,是指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成长起来的一批企业家。1992年,大批在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的知识分子受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影响,纷纷主动下海创业。

  一个极偶然的机会,陈东升得知国家将要鼓励发展寿险业,他敏锐地察觉到,机会来了。

  1992年,35岁的陈东升同时递交了两份申请,一个是申请创办嘉德拍卖行,另一个是申请经营人寿保险业务的执照。而在陈东升之前,还从来没有过机构或个人向当时分管保险业的中国人民银行申请过人寿保险执照。

  1996年,经过漫长的等待,陈东升终于获得了这张“宝贵”的牌照。泰康人寿在北京正式成立了。

  陈东升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曾回忆说,开始创办泰康的时候,他出差乘飞机坐头等舱,但回到泰康,还是要和员工们一起到处找房子、租房子。“两点钟还没吃饭,到旁边牛肉面面馆,两块钱吃碗牛肉面,但我感觉很好。”

  有业内人士透露,在泰康的发展历程中,有8年不赚钱。事实上,在当时的市场格局中,早已有平安、人寿、太保等历史悠久的大型保险公司瓜分天下,与之相比,泰康人寿仍是家小公司。

  对于早年的创业,陈东升认为其所凭借的是一种精神,“你很清楚你的商业模式、未来的方向时,你能够耐得住寂寞。”

  陈东升很早就为泰康定下了“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的战略发展方向。按照泰康的说法,“这三化是公司发展的路标,是泰康最核心的战略方向。”

  他在业内还有句名言,“创新就是率先模仿”,而这样的思路也深深地烙在泰康的发展历程中。按照陈东升的说法,泰康是他依葫芦画瓢做起来的。

  为了借鉴最优秀公司的经验,陈东升几乎走访了所有世界顶级的保险公司。据悉,泰康对国外保险公司的学习非常细致,大到公司架构、营销模式、高级管理人才,小到公司的装修风格、服务设施等等,都被陈东升从国外带了回来。

  这里有个小细节,据说与一般的保险公司不同,在泰康的总部大楼,电梯里挂的不是广告,而是一个欢迎栏。“这是我在瑞士再保险公司学到的,他们在电梯里挂的都是通知,我把它改良了一下。”陈东升说道,市场经济在西方走了上百年,他们的公司是有生命逻辑的。“我们不懂,那就先拷贝,慢慢就会明白。”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