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在满足孩子物质需要的同时,教会孩子理财会让他受益一生。
父母是孩子理财的领路人
对于不少人来说,自己能掌握到理财的技巧实属不易,如果还要把理财的意识,知识和技能传承给下一代,就更为不容易了。
如何给帮助并指导孩子理财?如何让孩子自己懂得理财?这些不仅是身为父母的一大挑战,也是即将为人父母者必须关注的事情。哪怕将来孩子不能成为家庭的资产,最起码都不要让孩子成为社会的负债。为下一代着想,我们也需要以身作则,做个理财的好模范。
心理的发展是从低级走向高级,从简单走向复杂。如新生儿与生俱来的抓握反射在婴儿期会慢慢消逝,动作技能的发展也相类似,一些多余的动作会在成长中逐渐减少,因此,如果我们要把理财的意识,知识和技能慢慢在孩子心中锁定,我们除了要有外界刺激外,还要营造一个供他学习、应用、加强的环境。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首先是父母,然后是生活中尊敬的人(一般是师长),然后是同伴的影响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理财教育分段走
根据美国著名发展心里学家,埃里克森的研究,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跟孩子发展的阶段有五个,包括:婴儿期(0-1.5岁),儿童期(1.5-3岁),学龄初期(3-5岁),学龄期(6-12岁)和青春期(12-18岁)等。
在婴儿期到儿童期,孩子的发展还停留在爬、走、说话的阶段等,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的意识,在这个阶段中,给孩子的教育应该是透过环境的刺激,例如色彩,声音,图案,音乐为主,在学龄初期,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这是给孩子高度自由发挥,开发脑袋的时期,成年人应该要多给鼓励,而不是给小孩有挫败感。
在学龄期,是小孩发展中,一个开始与社会正式接触的时期,是孩子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们表现成功,并得到鼓励,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也能提高他们日后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时的信心,父母开一开始灌输一些简单的理财意识给孩子,建议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对于一些简单的逻辑概念能有接触。
在青春期时,孩子开始跟环境有直接接触,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影响到孩子的是非观念大体在这个阶段中形成。
教育应在青春期前
埃里克森认为,在每一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中,我们都需要解决影响孩子的两个人格特质,包括积极和消极的层面,令孩子朝着心里富足或者心里恶缺陷的方向发展。
另外一个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影响孩子心理发展的依据是生物学、逻辑学和心理学。他还认为,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adaptation)。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从这个角度看,影响孩子对与吸收新的知识的认知,客体(外界环境,旁边的人群)有着不可或略的重要性。这种意识,在孩子小时候形成,到他们长大时,便变成一种连他们本身都解释不出原因的固有的价值观,在青春期过后,普遍对于新成逻辑,对于是非的判断,已经形成,再进行改变就会变得非常不易。
理财意识灌输要艺术
笔者在香港曾听过一位颇出名的理财人士,在一个如何给孩子理财的讲座上教导家长,一定要在孩子小时候,给他们培养金钱的重要性和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概念。她说,如果孩子做的好,就得相应地给予金钱奖励,如孩子帮忙照顾邻居的小孩,奖励五块钱;帮忙父母打扫卫生,奖励10块钱;如果孩子成绩不好,就扣钱,等等。然后,把每个月的“业绩”记录在本子上,并与孩子定期去商量他们的理财计划。
不过,笔者对于动辄就与孩子算钱的方法却有所保留。如果父母年迈病倒在床,觉得口渴,希望孩子能给他倒一杯水时,孩子的回答却是:“老爸,这样,我倒一杯水给你,我收你500块,跟你这么熟,就打个八折吧,如果倒两杯还可以再打折,已经收的很划算了,怎么样,快回答?我时间很急的……”想想当你听到从你孩子口中说出这种话,是应该要为自己为孩子认识金钱的重要性而欢欣,庆幸后继得人,还是会选择宁可挨口渴,也不会愿意付钱。
从以上的例子看出,给孩子灌输理财意识、知识、技能是三个阶段,里面包含了艺术和科学的配合。从意识角度看,我们的工作是要让孩子多接触多参与理财,形式可以是游戏,也可以是同伴间的活动等。而提供理财知识给孩子,可能在孩子10岁左右比较合适,因为在孩子开始对抽象性逻辑思维有概念后,再行灌输效果会更好。
同时,父母本身的身体力行也很重要。因为孩子善于观察,他们会经常不自觉把对父母行为的观察拷贝到脑海中,慢慢演变成为他们长大后的一套不容易再改变的价值观。在给孩子灌输理财意识的过程中,找出一位孩子愿意模仿,听从的导师,定期跟孩子沟通,同时不断给孩子鼓励等都是必须的。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