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险还需要回归保障之根基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理财险不仅是消费者长期关注的热点,也是监管机构的重点监管对象,特别是网销理财险,始终在风口浪尖之上。
回归保障,刻不容缓
早在2006年,“保险国十条”就明确提出保险具有社会管理功能,而新“国十条”更是指出保险“是社会文明水平、经济发达程度、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
同时,保险的分配关系的本质,决定了其具有社会管理的衍生功能,而国家已经越来越倚重保险的社会责任的发挥。
因此,保险的未来更应该回归保障之根基,在做大做强自身、普及保险理念的同时,要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是行业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国家应有的举措。一方面,要推动保险的供给走向更加专业化的方向,使其可保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效率持续提升。这一点,在互联网保险的不断创新中已经得到了充分体现。
当然,这并非指那些奇葩创新,而是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涌现的风险保障需求所进行的创新。只有当保险的保障功能深入到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现代保险服务业建设才算大功告成。
另一方面,保险的需求方,即消费者需要拥有越来越成熟的保险理念和投资理念,明晰保险和其他投资工具的比较优势,将保险作为保障自身生活安定、实现资产长期稳定保值的“稳定器”,而非快速获得投资收益的“吸金器”。
只有这样,才能反推保险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正轨”,让保险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
当然,回归保障不代表让保险和投资划清界限。资金融通是保险公认的功能之一,而综合金融是未来大趋势,保险和投资本就应该相辅相成,共同为社会创造福利。
保险与投资的牵手,应该建立在保险的保障功能被消费者广泛接受的基础上,建立在保险业解决好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这对矛盾的基础上,建立在保险公司并非一味追求规模扩张、而是专注精细经营的基础上,建立在保险和投资互相发挥比较优势、从不同领域服务消费者的基础上。
只有做到这些,二者才能各司其职,让消费者享受到保障、保值、增值的多元化服务。
其实,保险不需要迷人眼幕的“空中楼阁式”的宣传,而是要拨开那些复杂的条款和华丽的包装,用简单明晰的语言、实实在在的保障和长期稳定的收益,还消费者一个一目了然、看得见摸得到的保险。我们看到,现在的保险似乎在投资理财的道路上走得“有点远”,使得监管机构不时要敲打那些“出轨”的理财型产品。
须知,理财只是锦上添花,保障才是雪中送炭,保险业只有回归到保障上来,把握好自身的比较优势,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和青睐,真正成为“三驾马车”中的千里马,实现基业长青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