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保监会官网批复信息显示,
信诚人寿获批开展境外投资业务,“出海”险资机构将再扩围。这是在人民币贬值预期下,保险机构积极申请境外投资业务资质的一个缩影。
尽管海外资产被认为是险资未来重点配置的方向,但从《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情况看,保险机构在境外投资业务上仍较谨慎,加之部分机构受限于QDII额度,险资海外资产配置比例2016年的增长或有限。
积极申请境外投资资格
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汇率,2016年1月13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6.5630,较前一交易日上行2个基点。2016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曾快速贬值,1月7日的汇率中间价曾达到6.5646,截至1月13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已贬值1.07%。2015年全年,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贬值4.67%,中间价贬值6.12%。
在今年人民币贬值预期不减的情况下,保险资金进行全球配置的需求被认为将进一步升温。
2015年以来,保监会陆续批复了8家保险机构境外投资业务资格,批复数量远高于此前年份,2014年共4家保险机构获得境外投资业务资格,2013年仅1家。
另外,某保险资管公司高管亦对《证券日报》记者称,该保险资管公司以及股东保险公司都在积极申请境外投资业务资格,相关的资质要求开展境外投资业务的保险机构必须成立满3年。
中国平安集团某投资负责人表示,事实上,保险公司本身有巨大的境外投资需求。一方面,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负债久期长,部分可达到20年甚至30年,另一方面,国内资产久期短、金融市场品种不够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