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联合投保顾问团的一众专业人士,告诉你今年买保险必须要知道的三个关键词,一同解开保险消费中普遍存在的种种误区。
关键词1:收益率
预期收益不等于实际收益,历史利率只是参考
“宝宝类产品收益率都‘破3’了,索性买份理财型保险,收益还能跑赢银行理财。”私营业主小宫不久前在京东金融平台买了一款叫“京恒年年盈”的
万能型保险产品,历史年化收益率写着6.9%,高出了银行理财产品一大截。
买完仔细一看,此款产品虽历史年化结算利率6.9%,但保底年化结算利率是3%,网站上明确标明“超过最低保证结算利率3%的收益是不确定的”。小宫不禁疑虑,这款产品到底靠谱吗?
“购买理财型保险产品时,各种年化收益率要看清。”浙江工商大学保险学教授施建祥提醒道,“比如说预期年化收益率,但预期并不等于实际收益。而历史年化结算利率也是不确定的,它只是保险公司按照往年的利率给的参考,实际收益率还是要看保险公司的效益,它是保本,但不一定保息。”
经济下行、利率走低,理财型保险的确因其不俗的收益率而成为理财平台的“爆款”。
新华保险杭州中支业务主任张培幸表示,保险是长期的人生规划工具,而不是短期理财工具,保障功能是其他金融产品做不到的。“先保障再投资,顺序不能颠倒。”
关键词2:现金价值
退保后悔成本大,合理运用10天犹豫期
“投保人一定要清楚,退保的现金价值是很低的。”
太平人寿浙江分公司教育培训部经理史晓琦说。“购买保险要量力而行,一些消费者可能因为经济原因无法持续交保费,停止缴费会造成保单失效,而如果退保的话,现金价值损失是很大的,最多可能会损失八成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