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3.15”即将来临,保险骗局也成为了消费者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面对尚未完全成熟的保险市场以及略显鱼龙混杂的各式推介,不少保险消费者在规划投保的同时,也可能会因缺乏保险知识或必要的警惕性误入“遭遇假保单”、“误导销售夸大保障”等“陷阱”。如何避免陷入保险“雷区”?加强对保单的了解,多加留意保险公司的保险合同细则及警示案例是防范此类风险的有效手段。
常见保险骗局之“假保单陷阱”
曝光案例:
2008年11月14日,云南籍旅客梁玉祥、朱光菊夫妇通过携程网订了两张11月18日从海南三亚返回昆明的机票及两份某保险公司的交通工具
意外伤害保险。机票和保单皆是从携程网的合作方——三亚辰龙航空售票有限责任公司取得。但梁玉祥夫妇拿到保单后发现保险期限仅18日一天,航班却是18日23时05分起飞,19日凌晨0时55分抵达昆明,航程跨越两天。梁玉祥认为该保单有假,在与携程网等有关各方交涉未果的情况下,梁玉祥选择诉诸法庭。2009年2月20日,携程从
平安保险总部得到证实——该两张航意险保单确属伪造保单。在此事件中,携程的合作机构——三亚辰龙的工作人员擅自向三亚禧嘉航空售票中心购买了伪造的保单提供给客人。随后,海南保监局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吊销了三亚辰龙航空售票公司的保险兼业代理许可证。
案列分析:“假保单”是保险骗局中最常见的陷阱之一。一般而言,常见的假保单多以车险为主,个别也涉及航空
意外险、短期意外险等险种。在通常情况下,假保单的诈骗主体主要为不具备保险专、兼业代理资格的机构或个人非法销售,多以利用职务便利或IT技术对真保单扫描件进行涂改制作或直接发送虚假电子保单。这类假保单通常保单号、流水号等编码规则与公司真实保单相近,单纯从外观看较难辨别。如投保者在保障期未出险,甚至可能全然不知自己曾被假保单坑过。
支招提示:目前保险公司销售的保险出具保单主要有三种:纸质保单、保险卡、电子保单。在收到保单后,投保人应在第一时间仔细查看,确认保单所示条款是否与自己投保前了解的产品条款一致,查看是否有保单号、险种名称、保单生效时间、保险期限、保险金额、被保险人姓名及身份证号等关键内容,看清楚保险公司名称,查看保单印章是否清晰,是否印有该公司的客服电话和保单查询方式,如保单信息不详或对保单真实性存疑,可直接拨打相应保险公司电话进行保单验证。
常见保险骗局之“网络李鬼”
曝光案例:
据辽沈晚报报道,2015年10月,该市市民崔先生通过保险公司的网络保险商城投保了一份家庭财产险。由于崔先生家住在铁西区大西街的老房子内,冬季暖气试水时,暖气管道出现漏水的情况,淹坏了崔先生家中的地板,且造成了邻居家的部分损失。事发后,他第一时间想到了自己网上购买的“家财险”,并按照网站上的报案电话打了过去,但一直无人接听。崔先生心里没底,又通过另行查号与保险公司取得联系,但却被告知该公司压根没有崔先生的保单,崔先生投保的网站实为“山寨货”,网站里面的内容和正规保险公司的网站页面相似,但是域名却不同。崔先生所支出的300多元保费由此打了“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