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很多人不曾想到的是,赴港买保险竟然火了起来。《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近日有消息称,香港将禁止通过社交媒体向内地居民出售保险。有内地的保险代理公司表示,现在香港的保险经纪代理公司在与内地公司的合作方面也越来越严格。此前,保监会曾就赴港投保发布警示称,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如果发生纠纷,投保人需按照香港特区的法律进行维权诉讼。
7月28日,
友邦保险表示,今年上半年香港新业务价值增长60%,至5.37亿美元,并指出“来自中国内地客户的新业务大幅提升”。
事实上,赴港买保险这股热潮从2015年就已经掀起。早在今年初,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深圳等内地游客在香港投保的新造保单保费累计316亿港元,占香港保险业个人业务的总新造保单保费的24.2%。这一数据在今年一季度达到了34.18%,相当于内地居民买走了香港1/3的保险。
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的最新数据,香港今年一季度向内地访客发出的新造保单保费达到132亿港元,占2016年首季个人业务的总新造保单保费的34.2%。《金融投资报》记者发现,近年香港保险公司频频出手和内地知名高校合作,用低廉的项目费用吸引大陆学生赴港实习参观,一方面吸纳了优秀人才,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扩大了客户群体。
“香港保险具备种类多、覆盖范围广、保费低但保额高等优势,因此吸引了大批的内地居民投保。”
此外,合理避税也是不可被忽视的隐性优势。由于担心可能出台的遗产税政策,不少内地居民开始考虑以子女为受益人买一份高额保险。
“二次代理”缺乏法律保障
对于赴港买保险,保监会曾发布警示称,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如果发生纠纷,投保人需按照香港特区的法律进行维权诉讼。与内地相比,在香港诉讼可能面临较高的时间和费用成本。此外,投保人也可选择向香港的保险索偿投诉局投诉与理赔索偿有关的纠纷,但该局目前可裁决的赔偿上限是100万港元,大额保单的赔偿纠纷无法通过该局裁决处理。《金融投资报》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各类理财、咨询机构或依托港资背景,或与香港的保险中介机构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将内地客户转介绍给香港中介机构并收取佣金。“在巨大利益驱使下,不断有公司和个人加入并迅速做大,形成内地-香港无缝对接的服务销售体系。同时,香港保险机构规避法律风险意识较强,内地代理机构和人员属于香港保险代理人名下的"二次代理",与香港保险公司没有直接法律关系,即使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也很难认定香港保险机构承担法律责任。”有相关律师表示。
有保险人士提醒,内地居民到香港购买
人寿保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交易,是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尚未开放的项目,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投保者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勿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