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险企保费成色比非上市险企更足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除每月定期公告的原保费收入外,仅限于行业内部交流的“个险新单保费收入”,正逐渐成为投资者用以衡量寿险公司业务含金量的重要标尺。
“保费拐点论”存争议
今年前7月业绩收官之后,市场开始期待明年寿险业能有一个好表现。
有市场人士抛出了“保费拐点论”,认为在今年投资收益下行的背景下,预计明年寿险业保费高增速恐难持续。他们的理由是,从保费和投资的关系看,寿险保费增速的表现通常滞后于投资端一年左右。
这一逻辑不难理解,比如得益于去年保险业取得的7.56%投资收益率,今年保险产品相较于其他理财产品存在明显的吸引力,而今年投资收益的大幅下滑,则可能会对明年保费收入产生不利的影响。
但持不同意见者则认为,无须对明年保费增速下滑持悲观态度。一方面,各类金融机构在不同程度上都面临“资产荒”,“矮子里拔长子”,保险产品收益率不会明显落后于其他理财产品;另一方面,随着税收优惠制度的次第出台,以及保险知识的普及,消费者在商业养老险、健康险、意外险方面的主动性投保意识持续提升,这类保障型险种的保费收入会有进一步增长的动力。
关于保障型险种增长提速这一点,其实从今年上半年的细分数据中便可管窥一二。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在人身险业务中,健康险提速最快、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89.37%,高于人身险行业平均增幅52.08个百分点,对人身险行业保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21.79%。
而一旦商业养老险、健康险等保障型险种能成功“接棒”
理财险,挑起未来保险行业高增长的大梁,对于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在这类非利率及非收益敏感性险种的带动下,保险公司的销售渠道和产品期限结构都会得以优化,这将直接提升其新业务价值率和新业务利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