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保监会发布《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根据纲要,到2020年全国保险保费收入将争取达到4.5万亿元左右,保险业总资产争取达到25万亿元左右。
而2015年保险市场年报则显示,2014年全国保险公司通过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16144.2亿元,占全年总保费收入的79.8%。以此估算,中介市场增长空间不容小觑。
长江商报记者统计保监会业务审批核准开展代理、经纪、公估三类专业中介业务的情况发现,截至目前,2016年以来共核准开展中介业务的公司达53家,继2014、2015年整顿工作以来,机构审批速度明显加快。Wind统计显示,在资本市场,挂牌新三板的保险中介已达11家,挂牌积极性明显高于保险公司。
“这一增量应该说还是属于正常增长的发展状态,保监会提高门槛的情况下,中介机构增长数量依然较为稳定。”9月3日,中国保险学会常务理事、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郝演苏教授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保险公司实力强大的情况下,处于附庸位置的保险中介最需要先做透某一领域,再进行推广和战略扩张。”
“大佬”纷纷涌入保险中介市场
监管准入门槛的一再抬高并不能阻挡保险中介公司进入市场的“热情”。
长江商报记者从保监会业务审批行政许可结果公示栏上查询发现,在2014年、2015年的“冰冻期”之后,保险中介审批速度开始加快。仅2016年前8个月,获得批准开展业务的保险中介公司达53家,其中保险经纪公司获批开展业务的达19家,保险代理和销售公司获批10家,保险公估公司获批达2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