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火爆背后“坑很多”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目前,互联网保险企业大多仍处于“赔钱赚吆喝”阶段,互联网平台将保险包装成理财产品卖也屡有发生,比价平台传递失真信息更是饱受质疑,一系列乱象亟待规范。
“中国的互联网保险发展至少还要在5年至10年后,只有当大数据整合好,才能对应地设计相应产品来满足客户需求,这是一个系统问题,并不是网销产品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上述保险代理商对记者分析,为何一再强调大数据体系建立的重要性,主要是当前的互联网保险产品并不适合所有人群。以重疾险为例,如果保险公司对投保人的具体背景资料不了解,在互联网背后买保险的很可能都是“癌症病人”,这种风险如果不能规避,互联网保险根本无法发展。
郑海洋则对目前的监管环境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对于互联网的其他业态,如P2P,本来保险是一种较好的增信手段,要比担保公司更加有保障,而P2P的投资人也愿意为之付出成本,但监管一刀切不准合作,其实对于保护投资人是不利的”。
另外,郑海洋还道出了行业内存在的一系列行业乱象,“比如,蚂蚁金服把保险当作理财产品来卖,把保险的保障功能混同于资产保值功能;万能险甚至还大力宣传增值功能,其实都偏离了保险的初衷。而娱乐宝之类的被包装成理财的保险产品,把高风险的影视文化投资包装成低风险的固收类理财,份额的拆分并不能从本质上改变它原来的风险,随着影视市场竞争的激烈,这种风险总会暴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