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分红险 | 万能险 | 投资连结险 | 理财百科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理财险频道 > 理财百科 > 正文
保险资产全球化配置起航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随着中国经济与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资产管理业开启全球化配置的大潮,保险资金的全球化配置也在“走出去”的大背景下获得飞跃式发展。
 
  随着中国保险市场进入黄金发展期,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快速成长。资产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6年9月底,中国保险业总资产为14.6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8.38%;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12.8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4.75%,占保险业总资产的87.7%。目前,在大资管市场上,保险资产规模仅次于银行和信托,且市场主体日益丰富,已经初步建立起市场化、专业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的保险资管组织体系:有24家综合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3家专业资产管理公司、11家香港子公司、6家养老金管理公司、2家私募股权管理公司、1家财富管理公司、4家保险系证券基金管理公司、173多家资产管理中心或资产管理部门。与此同时保险资金配置结构也日益多元化:截至2016年9月,保险资金投资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占比51.76%,其中企业债券90%以上为AAA与AA的高信用等级;权益类资产占比14.25%,股票和基金分别为7.03%、7.22%,股票投资中市场主板特别是大盘蓝筹股占比较高;另类资产配置占比25.39%,其中债权类投资项目中,具有增信安排的占绝大部分;其他投资包括买入反售金融资产占比8.59%。保险资金运用向着更加集中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风控机制和风控能力得到提升。
 
  不过,相比国际保险资金运用而言,中国保险机构的资产全球化配置尚处于初级阶段,规模尚小,经验不足,任重而道远。相比中国“走出去”的各类大型企业看重技术、能源资源而言,保险境外投资更多集中于不动产和金融并购,唯香港市场上因历史原因,股票配置比例较高。
 
  中国保险业资产全球化配置起航
 
  保险资金境外投资自2012年至今发展较快,但其实中国保险业海外投资起步较早,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回顾中国保险业境外投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4年至2006年通过自由外汇资金进行境外投资。当时,中国人寿、中国平安(601318,股吧)等第一批在境外上市的保险公司利用上市后筹集到外汇资金进行境外投资,或用境外保险业务形成的外汇资金进行境外投资。对此,保监会2004年8月颁布了《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办法》,2005年在此基础上颁布了《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这是当时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主要的政策文件。这一时期,保险外汇资金境外投资主要是香港股票市场,也有很少部分存款和债券。
 
  第二阶段:2007年至2011年境外投资起步阶段。2006年4月,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十条),允许保险资金以自有资金购汇投资海外。保监会重新修订了此前外汇资金管理办法和细则,于2007年颁布了《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与香港金管局建立协同监管机制,推进保险公司换取QDII额度出海投资。并于2012年发布《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在此期间,中国保险公司开始纷纷设立香港子公司。但突如其来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主要金融市场出现大规模震荡,加上全球经济下滑,投资者对于境外投资更加谨慎,导致境外投资出现暂缓。至2011年,保险业境外投资规模一直保持在100多亿美元左右。
 
  第三阶段:2012年至今境外投资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以市场化为核心的“保险13项新政”的出台极大推动保险业资金运用的发展,在“简政放权”“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监管思路下,保监会扩大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品种和范围、拓宽境内股权和不动产投资范围、允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参与境内及境外金融衍生品交易等。监管政策的进一步开放,降低了投资门槛,扩大了投资区域和品种,推动了保险业境外投资的大规模增长。近几年来,中资保险机构走出去集中投资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不动产项目,同时收购保险公司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股权,在沪港通开通后在香港市场股票市场也将有更多配置。预计深港通开通之后,险资配置境外市场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