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闹剧:险资“买而不举” 赴港买险高烧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目前有的机构在互联网上推出互助计划,虽然避开了保险概念,但所推出的产品与保险属性很相似,但是均属于无保险经营资质。如果平台不具备相应风险控制能力,容易诱发金融风险,损害消费者权益。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仍有约200家公司排队静候新牌照,许多背景是房地产、互联网、医药和化工的上市公司也拟发起或参与设立保险公司。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保险业的增长又会让银行业和证券业眼红了,保费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5%。从前三季度看,寿险增长尤其醒目,
养老险、健康险独领风骚。
万能险表现特别引人注目的同时,也引发了质疑,加之在股市投资中少数公司的疯狂举牌,短进短出,引起众怒,受到各方指责。”
全面拥抱偿二代中小险企忙增资
2016年,保险业全面实行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下称“偿二代”),实行“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综合风险评级制度。
在“偿二代”这个全球最先进的保险风控体系下,中小险企很紧张。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底,共有42家险企实施了增资,其中多数是中小保险公司。其中,
信泰人寿、天安人寿、天安财险、利安人寿、君康人寿、华海财险6家公司增资2次;珠江人寿增资次数最多,达3次,其累计增资次数为7次。增资后注册资本超过100亿元的公司仅有4家,28家保险公司增资后注册资本不足50亿元,4家公司增资后注册资本不到10亿元。
一位财险公司高管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偿二代体系今年对险企影响较大,该政策对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都设置了红线,险企必须分别达到50%和100%才算达标。这一政策加剧了险企优胜劣汰的速度,未来两年内,“偿二代”将使得那些资本充足率不高的企业继续承压,一旦出现风险敞口,就必须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引进新股东。
此外,近期监管层有意降低大股东持股比例,而股东更迭又会对中小险企的偿付能力新增了不确定性。再加上中短存续人身险产品新政的实施,不少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都出现下滑。
险资疯狂“买买买”监管纠偏激进投资
从旷日持久的“宝万之争”,到恒大人寿的“买而不举”,再到前海人寿与南玻A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这一年,保险资金频繁举牌,被外界冠上了“野蛮人”、“妖精”等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