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闹剧:险资“买而不举” 赴港买险高烧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目前有的机构在互联网上推出互助计划,虽然避开了保险概念,但所推出的产品与保险属性很相似,但是均属于无保险经营资质。如果平台不具备相应风险控制能力,容易诱发金融风险,损害消费者权益。
临近年底,资本市场的“坏孩子”遭遇监管层“敲打”,前海人寿万能险遭叫停,恒大人寿被暂停委托股票投资。项俊波在12月13日的专项工作会议上再次重申“保险姓保,保监姓监”。
一位保险业内资深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监管风暴还会持续,预计后期会出台一系列监管规则。”
不过,该保险人士指出,险资举牌只是个别激进公司的行为,一棍子打死的做法显然不合适。目前最具争议的就是把险资投资股市的资金比例降下来。可仔细思考,去年为了救市,保监会把投资股权的资金比例从30%提高到40%,个股持股比例从5%提高到10%。一年后,这些曾经的“救市者”却成了市场的“野蛮人”,险资也成了监管层严重的“坏孩子”。
庹国柱也强调,举牌只是行业内个别企业的激进行为。监管层明确了保障是保险业的根本功能,投资是辅助功能,只要坚持本末不倒置,引导保险企业长期、稳健以及进行价值投资,对支持实体经济和促进资本市场稳健发展都会起到有效作用。
赴港买险高烧不退国内产品创新缓慢
内地客户对香港保险的热潮还在发酵。
“在美联储12月加息靴子落地后,排队买保险的人又多了,最近这几天我们团队至少接单200多份,排队缴费认证的时间平均3小时,索性还有不到半个月时间了,忙完这阵子我们也想休息了。”一位港险代理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香港保险到底好在哪儿?这背后的原因绝不仅仅是“羊群效应”。从产品价格看,内地人身险预定利率普遍在3.5%至4%之间,而香港则为4%至5%,有明显诱惑力。此外,人民币大幅贬值,香港的美元计价产品有规避风险和保值的作用。
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公布的数据,2016年前三季度,内地客户购买香港保险达到489亿港元,贡献率近四成。